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而在这场竞赛的背后,一场关于资本与基础设施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2025年10月中旬,一则消息揭开了科技巨头如何为庞大AI基建“输血”的新范式:Meta即将为其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农村的Hyperion数据中心完成一笔接近300亿美元的融资,而主导这笔史上最大私募资本交易之一的,不是传统银行,而是资产管理公司Blue Owl Capital。
这不仅仅是一笔钱的事。Hyperion项目占地400万平方英尺,是Meta在全球29个数据中心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一旦满负荷运转,它将消耗高达5千兆瓦的电力——这个数字足以支撑约400万个美国家庭的日常用电。如此庞大的工程,资金从何而来?答案藏在一个精巧的金融结构里:摩根士丹利牵头,将超过270亿美元的债务和约25亿美元的股权注入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V)。Meta并不直接借款,而是作为开发商、运营商和租户,通过长期租赁使用这座数据中心。这样一来,巨额债务不会出现在Meta的资产负债表上,既保住了信用评级,又能持续推进AI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表外融资”模式,正成为科技巨头的新宠。在AI投入动辄数十亿的今天,持续借贷已难以为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美国科技公司已在债券市场筹集了约1570亿美元,同比激增70%。但谁都不想背上过重的债务包袱。于是,SPV结构应运而生——它让科技公司轻装上阵,也让华尔街投资者有机会押注于实实在在的资产。保险公司、基建基金等机构越来越青睐这类与数据中心、电力系统挂钩的债务产品,追求稳定且长期的回报。
在这笔交易中,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和Blue Owl最终脱颖而出,击败了众多竞争者。Pimco将作为主要贷款方,接手即将以144A格式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2049年到期,已实现完全摊销,利率比美国国债高出约2.25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则全程操盘,担任唯一簿记管理人。这家投行近来在科技融资领域频频出手,此前曾为马斯克的xAI提供债务融资顾问服务,眼下又在为加密挖矿公司TeraWulf营销高收益债,俨然成了科技资本浪潮中的关键推手。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重资产、轻 ownership”的模式正在成为行业默契。xAI在最新一轮200亿美元融资中,并未直接购买AI芯片,而是选择租赁使用。Meta的Hyperion项目也只是其全球布局的一环——它还在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和俄亥俄州推进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这些动作背后,是对生成式AI、元宇宙等长期战略的坚定押注。
当AI的野心撞上现实的资本约束,创新的金融工具便成了破局关键。这笔交易不仅为Meta的AI蓝图铺好了路,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在高成本时代持续扩张的可能路径。科技与金融的边界,正在这场无声的变革中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