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Bssent)近日公开批评印度在俄乌战争中通过石油贸易“狂发战争财”,引发全球关注。他指出,印度利用战争期间低价购入俄罗斯石油,再高价出口成品油的行为不是正常贸易,而是一种“战争套利”。这种模式让印度部分企业净赚约160亿美元,利润多流入顶层家族。
俄乌战争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不足1%,如今已飙升至42%。印度抓住俄罗斯因西方制裁低价出售石油的机会,大量购入原油,炼制后高价销往欧美市场。这种操作填补了印度能源需求,同时带来巨额利润。然而,贝森特认为,这种“印度套利模型”依赖战争背景,属短期投机,且有道德缺陷。
从经济角度看,印度确实抓住了全球能源市场断裂的商机,低价进口稳定了国内经济,高价出口则带来暴利。但一旦战争结束或制裁政策变化,套利空间可能消失。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在美俄之间“两头通吃”的策略可能削弱其国际信誉,尤其当利润集中于少数家族时,国内不平等问题也可能加剧。
支持者认为,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有权利用合法商机推动增长。贝森特同时提到了中国,中国在俄乌战争以前,俄罗斯石油占比为14%,战后提高到了16%,在正常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