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股票 >  再次降息?道指涨超1% 黄金上涨 美就业数据疲软
再次降息?道指涨超1% 黄金上涨 美就业数据疲软
币海独步者 来源: 2025-11-12 01:31
        
重点摘要
周二,华尔街上演了一场风格切换的典型一幕:道指大涨559.33点,涨幅1.18%,创下历史新高,而纳指却小幅下跌0.25%。

周二,华尔街上演了一场风格切换的典型一幕:道指大涨559.33点,涨幅1.18%,创下历史新高,而纳指却小幅下跌0.25%,延续了近期科技股承压的态势。标普 500 指数仅微涨 0.21%。

资金正悄然从高估值的人工智能概念股流向医疗保健、工业等更具防御性和合理估值的蓝筹板块。默克、安进和强生等医疗巨头成为资金避风港,反映出投资者对“现金牛”企业的偏好正在升温。

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加剧了纳指的压力:苹果涨超2%、奈飞涨超1%,微软、谷歌、亚马逊小幅上涨,而英伟达跌超2%,英特尔、特斯拉跌超1%,Meta小幅下跌。

人工智能板块的疲软尤为明显,AI 云基础设施提供商 CoreWeave 因业绩指引不及预期,股价暴跌超16%,直接拖累板块情绪;更关键的是,软银以超50亿美元价格清仓所持英伟达全部股份,引发市场对 AI 龙头股持仓稳定性的担忧,英伟达股价随之承压下跌约3%。

美光科技、甲骨文、Palantir 科技等 AI 相关企业亦跟随调整,美光科技跌近5%,甲骨文和 Palantir 分别跌约2%和超1%,追踪标普500科技板块的 XLK 基金下跌约1%。

洛根资本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比尔·菲茨帕特里克直言:“这些科技公司虽是现金制造机,但当前估值过高,一点点负面消息就会引发情绪转向,推动资金流向价值股。”本月以来,因估值担忧加剧,纳斯达克指数累计跌幅约1%,“七巨头” 对指数的拉动效应正逐步减弱。​

宏观经济数据的疲软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谨慎情绪。ADP 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0月25日的四周内,美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岗位平均每周减少超1.1万人,10月累计减少4.5万个,为2023年3月以来最大月度降幅,与此前公布的就业增长数据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

受此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逾5个基点重回4.1%下方,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近4个基点;美元指数较日高一度跌0.48%,欧元涨超0.2%,瑞郎涨约0.6%;加密货币同步调整,比特币跌2.9%终结两连涨,以太坊跌超3.5%逼近3400美元。

更严峻的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表示,创纪录的政府停摆可能导致部分10月经济数据永久丢失,给全面评估美国经济健康状况带来阻碍。

特朗普提出的 “每人2000美元关税返还” 计划,被美国尽责联邦预算委员会测算成本高达6000亿美元,远超预期关税收入,经济学家批评此举可能重演疫情刺激引发的通胀风险,进一步加剧市场对政策稳定性的担忧。​

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指收跌0.06%。小鹏汽车涨超7%,网易、理想汽车涨超1%,阿里巴巴跌超3%,哔哩哔哩、蔚来跌超1%。欧洲股市表现亮眼,整体收涨约1.3%,意大利银行板块和英国股市均创下收盘历史新高。

不过英国经济面临新压力,9月失业率意外升至5%,受薪雇员减少3.2万人,市场对英央行12月降息的预期升至75%,分析师指出,失业数据增加了政府放松增税和央行降息的压力,但两者均需在财政健康与经济刺激间艰难平衡。

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仍在持续推进。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预测,到2030年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未来三到五年,AMD AI 数据中心营收平均增长80%,这一乐观预期推动盘中曾跌近4%的 AMD 股价一度转涨。

微软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在葡萄牙建设 AI 数据中心,谷歌计划未来四年向德国数据中心和办公室投资55亿欧元,两大巨头在欧洲的加码,凸显全球 AI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

特斯拉则开启新赛道,计划在得州超级工厂新建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专用产线,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能达1000万台,为现有产线的十倍,马斯克称该产品有望成为 “地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彻底改变人类任务执行方式。

软银集团凭借科技股投资实现业绩爆发,Q3 净利润达2.5万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9%,连续三季度盈利,在清仓英伟达后,其还与 OpenAI 签署修订协议,承诺追加投资225亿美元,持续押注 AI 赛道。

不过并非所有科技企业都前景乐观,巴克莱银行下调甲骨文债务评级至 “低配”,指出其为 AI 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资本支出远超自由现金流能力,债务股本比高达500%,为主要科技公司中最高,预测其信用评级可能降至 BBB-,接近垃圾债门槛。​

中国方面,中国央行 Q3 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趋势,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相适配,将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稳妥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消费市场方面,京东双11战报亮眼,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近60%,手机新品成交额同比增超4倍,家电家居闪电新品增150%,京东外卖首次参与便实现 TOP 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增13倍,全球购超1500个进口品牌成交额增超3倍,小米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290亿元,消费复苏的强劲动力可见一斑。

此外,高盛指出,中国软件业正从“劳动力驱动”转向“产品驱动”,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从2024年同期的-12%改善至-6%,员工数量下降的同时人均创收飙升35%,资源向核心业务与 AI 等高增长领域集中,效率提升空间仍十分可观,展现出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