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聚光灯下,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近期,受疲软的非农就业数据冲击,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加速下行,一举跌破4%这一心理关口,报4.087%,创下2025年2月以来新低。
这不仅点燃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也让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下一步棋局展开激烈争论。机构分析师警告,收益率的持续下探可能被视为市场“过度下跌”的信号,而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将成为决定美债走势的终极风向标。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锚”,其波动牵动着从股市到房贷利率的每一根神经。2025年初,收益率一度攀升至4.8%,反映了市场对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的担忧。然而,9月初的非农就业数据却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新增就业仅12.8万,远低于预期的18万,失业率微升至3.9%。这一疲软表现让投资者迅速转向避险情绪,推动美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行。
跌破4%关口,不仅标志着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的冷却,也暗示着对美联储降息的押注正在升温。彭博社报道显示,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在2025年底前降息的可能性已升至65%,较上月增加20个百分点。
然而,收益率跌破4%是否意味着市场过度反应?机构分析师的观点并不一致。摩根士丹利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指出,当前收益率的下跌更多是对短期经济数据的“膝跳反应”,而非长期趋势的逆转。他认为,4%作为心理和技术支撑位,短期跌破并不意外,但若持续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反映市场对经济衰退的过度担忧。
相比之下,高盛的分析团队则更为谨慎,他们警告,若未来通胀数据持续超预期,收益率可能迅速反弹,甚至重回4.5%以上。毕竟,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和财政扩张计划仍在为通胀埋下隐患,市场对美联储“放水”的期待可能过于乐观。
通胀数据为何如此关键?答案在于它直接塑造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2025年2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显示年化通胀率为2.8%,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且较预期高出0.1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让市场对降息的信心有所动摇,推动收益率一度回升。然而,8月的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数据疲软,显示消费动能正在减弱,这又为降息预期提供了新的依据。即将于9月底发布的PCE数据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若通胀继续高企,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甚至重启加息,推高美债收益率;反之,若通胀显著回落,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探,强化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
全球视角下,美债收益率的波动也在影响其他经济体。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均表示,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将直接影响其货币政策调整。欧元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跟随美债下行至2.9%,而日本国债收益率则因日元走强而稳定在1.2%。新兴市场则面临更大压力,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债券市场因美元波动而承压,凸显了美债收益率的全球影响力。
正如凯恩斯所言,“市场可以非理性地持续比你能保持清算能力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