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金和股票一起涨得让人有点看不懂。一边是黄金,价格冲得像是回到了1979年那种通胀失控、世界不太平的年代;另一边是股市,尤其是被人工智能点燃的美股,热闹得仿佛又到了1999年互联网泡沫前夜。这两个时期本该是两回事——一个充满焦虑,一个满怀希望——可现在,它们却在同一片天空下狂欢。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大家担心政策不稳定,尤其是美国那边风向难测,所以一边买股票赌未来,一边买黄金防风险。听起来挺有道理,但细想又有点不对劲。如果真那么担心,为什么不直接买点看跌期权来对冲?便宜又精准。非要用黄金来“平衡”,反倒像是在同一个投资组合里,既相信世界会好,又觉得它随时会崩,这种心态未免太拧巴了。
其实,真正推着市场往前走的,可能不是情绪,而是钱——太多的钱。疫情期间,全球政府和央行撒出去的天量刺激资金,并没有很快退出市场,反而一直在金融体系里转。这些钱不光没走,还在不断寻找出口。就拿美国来说,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市场基金已经累积到7.5万亿美元,比正常水平高出1.5万亿以上。这笔庞大的资金,像是一股暗流,推着各类资产轮流往上走。
美联储嘴上说政策已经“轻度紧缩”,可现实是,名义利率还是比名义GDP增速低,金融环境实际上依然宽松。再加上美国政府自己也在大举借钱,财政赤字在发达国家里数一数二。按照经济规律,政府赤字的另一面,就是私人部门的盈余。这钱多了,自然就要找地方去。
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下来,投资者已经被“训练”出一种信心:只要市场一出问题,国家就会出手。这种预期让很多人觉得,下跌有底,上涨无边。风险溢价被压得很低,资金也就更敢冒险。美国家庭这几年不断加码股票和其他高风险资产,背后正是这种“兜底幻觉”在起作用。
再加上现在投资太方便了。手机上点几下,就能买ETF、炒杠杆产品,基本不收佣金。这种高度金融化的环境,让流动性像水一样,迅速流进市场的每个角落。不管是科技股、垃圾债,还是白银、铂金,甚至非盈利公司的股票,全都跟着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黄金和股票一起上涨,也就没那么奇怪了。历史上,这两者常常是“你上我下”。70年代黄金火,股市冷;90年代股市疯,黄金跌。可现在,它们都被同一股流动性浪潮托了起来。黄金不再是单纯的避险工具,而成了动量交易的一部分。
还有一个信号值得注意:买黄金的主力正在变。虽然从2022年美国对俄金融制裁后,各国央行开始抢购黄金,为的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现在推动金价的,更多是黄金ETF。今年,ETF在黄金总需求里的占比飙升了近九倍,达到快20%,第三季度的资金流入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真是出于对美元或通胀的担忧,那长期国债市场应该早就反应激烈了。可事实上,通胀保值债券显示,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仍稳定在2.5%以下。美元本身也没怎么跌,最近几个月基本持平。真正热闹的,反而是那些跟“避险”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杠杆基金、烧钱的科技公司、低质量债券,全都涨得飞起。
说到底,这一轮上涨,不是恐惧驱动的,而是钱太多、追涨太猛的结果。美联储现在对资产价格的膨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旦消费端的通胀再抬头,逼得央行真正收紧银根,局面可能急转直下。到那时,指望黄金来“对冲”的人可能会发现,它和AI股票一样,都是盛宴中的一道菜,酒杯一放,谁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