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业 >  价格战吞噬11.9%利润!新能源车内卷触发监管重拳
价格战吞噬11.9%利润!新能源车内卷触发监管重拳
林天心 来源: 2025-07-22 02:42
        
重点摘要
监管层紧急叫停新能源车市"非理性价格战"。销量增11.7%利润反跌11.9%的剪刀差下,多部委要求车企停止内耗,建立市场秩序与技术护城河。

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1.7%与行业利润暴跌11.9%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这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终于触发了监管重拳。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三大经济管理部门连续两天召集车企闭门会谈,以"非理性竞争"定性当前市场乱象,要求立即建立可持续的市场秩序。中央指导组副组长车俊在会议中发出的警告直指行业痛点:"遏制恶性竞争已具有极端紧迫性。"

在补贴退坡与技术成熟的双重背景下,持续15个月的价格厮杀正在反噬整个产业链。乘联会最新数据揭示残酷现实:今年1-5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攀升11.7%,但销售收入仅微增7%,全行业利润反而骤降11.9%。这意味着每售出一辆新车,行业都在承受利润失血。北汽、比亚迪等17家与会车企代表面前的财务报表,清晰映照出价格战引发的囚徒困境。

监管层开出明确药方:要求龙头企业带头建立价格自律机制,通过动态成本监控体系破除"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三部委联合会议更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具体路径——强制车企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制定电池回收安全标准、建立行业沟通平台。在技术突围层面,政策导向直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联网V2X生态构建三大高附加值领域。

"当产业跨过补贴依赖阶段,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价格屠刀转向技术护城河。"CCID咨询公司汽车产业中心总经理张叶佳指出。这场被业内称为"内卷化"的竞争,暴露出产能过剩行业的通病:在特斯拉率先降价的压力下,国产车企被迫跟进的价格策略,最终演变为全行业利润黑洞。

随着监管缰绳收紧,政策指令正从会议室快速传导至生产线。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价格武器被收缴,车企能否在财报季交出技术红利转化的利润答卷。这场由无序竞争引发的行业震荡,正在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寻找价格战之外的生存法则——毕竟当全行业利润率跌破警戒线时,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

相关资讯
标签: 新能源车价格战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