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奉承还是对抗?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
奉承还是对抗?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
流动的沙 来源: 2025-05-17 06:39
        
重点摘要
特朗普本周对中东的访问,堪称其重返白宫后外交风格的一次集中展现。

特朗普本周对中东的访问,堪称其重返白宫后外交风格的一次集中展现。他所受到的礼遇——最隆重的仪式、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以及铺天盖地的赞美——正是他对世界舞台角色的理想化想象:一个被尊敬、被敬畏、被讨好的“交易大师”。

然而,在这场奢华的外交盛宴背后,是世界各国领导人面对这位反复无常、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总统时的真实困境:奉承还是对抗?

在特朗普此次访问中,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海湾国家无疑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尽管他们对美国在加沙战争期间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感到失望,但几十年来,他们仍将美国视为安全保障者和主要投资伙伴。

沙特和阿联酋尤其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对他表现出极大热情,这与他们对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不满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欣赏特朗普不干涉内政、不谈人权问题的作风,也愿意接受他那种赤裸裸的“交易主义”逻辑。

卡塔尔则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2017年,特朗普曾公开指责卡塔尔是“恐怖主义支持者”,导致沙特和阿联酋对其实施地区禁运。如今,卡塔尔提出向美国提供一架新飞机取代老化的“空军一号”,尽管有人批评这是“赤裸裸的贿赂”,但白宫仍在认真考虑这一提议。

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克里斯托弗·奇维斯(Christopher Chivvis)所说:“他们试图把他不仅视为国家元首,更视为皇室成员……这种做法或许颇有成效。”对特朗普而言,这种奉承不仅是外交姿态,更是心理满足——他渴望成为“全球贵族”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英国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首相基尔·斯塔默爵士率先尝试安抚特朗普,并成功达成了早期贸易协议。尽管关税减免仅限于少数几个领域,但斯塔默仍高调称赞这是“对您领导力的致敬”。

这一策略反映了英国脱欧后的外交焦虑。伦敦希望借助美英关系提升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内政治不稳定、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与美国达成协议被视为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

不过,一些英国官员私下承认,过于急切可能意味着最终协议并不如预期有利。他们担心,更有耐心的国家可能会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条款。

欧盟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面对特朗普提出的“解放日”关税计划,布鲁塞尔没有立即对抗,而是选择观察和等待。他们从中美谈判和英美协议中汲取经验,得出三点核心教训:

“除非你准备好承受更大代价,否则不要轻易升级冲突;让特朗普自己冷静下来,比试图让他冷静更有效;仓促达成协议往往意味着缺乏细节、不利于长期利益。”

此外,欧盟正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如日本)协调行动,共享信息,以更统一的姿态应对特朗普的谈判团队。一位欧洲官员直言,英国的做法“糟糕透顶”,并表示“这证明我们转向谨慎是对的”。

波兰副贸易部长米哈尔·巴拉诺夫斯基(Michal Baranowski)甚至表示,“有一些理由感到乐观”,因为美国方面的态度似乎正在软化。

然而,前美国驻瑞士大使埃德·麦克马伦(Ed McMullen)却批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不讳、充满敌意”,认为她的强硬立场阻碍了谈判进展。“她应该向瑞士或英国学习。”他说。

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尽管两国都对彼此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引发全球经济震荡,但中国始终未对特朗普给予任何公开赞扬,甚至拒绝与其接触。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义桅指出,中国的策略在于“不姑息特朗普”,而是团结其他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国家,共同制衡其行为。

纽约基金 First Eagl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投资经理伊丹娜·阿皮奥(Idanna Appio)也认为,中国已经证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当特朗普感受到足够痛苦时,他会退缩。

当然,这种策略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效仿。哈德逊研究所的彼得·拉夫(Peter Rough)指出,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的竞争对手”,其国防体系独立于美国之外,因此可以承担对抗的风险。而大多数美国的盟友则未必具备这样的底气。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乔恩·奥特曼(Jon Alterman)所说:“这有点像打扑克。一方面关乎游戏本身,另一方面也关乎能否读懂对手的内心……而特朗普把这变得非常个人化。”

面对特朗普,各国领导人必须做出选择:你是要奉承他,还是要对抗他?是要尽快达成协议,还是要耐心等待更好的条件?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答案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能够理解特朗普行为模式、灵活调整策略、并在必要时敢于说“不”的国家,才更有可能在这场全球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正如历史一次次证明的那样,真正的强者不是靠奉承赢得尊重,而是靠实力赢得谈判桌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