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转折点。财政部向议员小组提交的报告明确表示,面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印度需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每年约8%的实际经济增长。
这一目标不仅是国家雄心壮志的体现,更是印度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争取更大话语权的战略蓝图。政府将内需和投资视为驱动增长的双引擎,而莫迪政府的税收改革计划则被寄予厚望,试图通过降低消费税点燃消费新浪潮。然而,地缘政治风险、财政约束和结构性瓶颈的交织,让这一蓝图的实现之路布满荆棘。
印度财政部设定的8%增长目标,反映了其对经济潜力的坚定信心。报告指出,当前投资率约为GDP的31%,需提升至35%以支撑这一增速。这一目标并非空想,而是基于印度年轻人口红利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长期潜力。
2025年,印度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的67%,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70%,为经济增长提供充沛劳动力。然而,现实数据却显示出显著的挑战。本财年,截至2026年3月31日的增长预期为6.3%至6.8%,较上一财年的6.5%持平,但远低于2023-24财年的9.2%。这种增速放缓并非偶然,而是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成为首要阻力。美印贸易关系因印度拒绝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而破裂,特朗普政府近期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这一言论可能削减2025-26财年增长率约40个基点,将增速拉低至6%以下。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是印度的传统优势,财政部仍寄希望于通过这些领域开拓市场,但若关税持续加码,出口竞争力将受挫。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额达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7%,关税威胁可能导致5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此外,印度与中国的85亿美元贸易逆差加剧了外部压力,稀土元素和API(活性药物成分)等关键输入品依赖凸显了供应链脆弱性。
内部结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制造业占GDP比重长期停滞在17%,远低于25%的目标,劳动力技能不足和司法效率低下限制了投资吸引力。2024年,印度“易做生意”排名升至63位,但审批流程仍需平均60天,远超中国和越南的30天。基础设施瓶颈也拖累了增长,2025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虽达14.6万公里,但农村地区的道路网络覆盖率仅为60%。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8%增长目标的现实阻力。
为应对内需疲软,新德里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印度央行今年降息100个基点,从5.5%降至4.5%,释放流动性以刺激投资;同时,政府计划推出消费者税收减免,延续2月个人所得税减免的效应,预计将为中产阶级节省约500亿卢比(6亿美元)的税负。这些措施旨在提振消费和企业信心,但效果存疑。通胀压力和农村需求低迷可能抵消部分红利,2025年7月CPI为4.8%,略高于央行4%的目标,农村地区食品价格上涨8%进一步压缩了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
与此同时,莫迪政府推出了八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收改革,计划自10月起降低日常商品和小汽车的消费税。这一举措旨在简化自2017年实施的商品和服务税(GST)系统,该系统因其四档税率(5%、12%、18%、28%)和复杂分类备受诟病。例如,包装咸味爆米花税率12%,而焦糖爆米花则为18%,这种细微差异引发了企业不满和市场混乱。
新税改计划取消28%最高税率档位,将汽车、空调、冰箱等商品税率调整至18%,并将约99%原税率为12%的产品——如黄油、果汁等——降至5%,惠及数亿消费者。
税改的具体影响令人期待。小汽车税率从28%降至18%将直接提振汽车行业,尤其是马鲁蒂铃木等小型车制造商,2025年销量预计增长12%。IDFC First银行估计,税改将导致政府每年减收200亿美元,但经济学家认为,这将抑制通胀压力,并提高印度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消费占印度GDP的60%,税改预计将刺激需求。IDFC First预测,此举将在未来12个月内推高名义GDP增长0.6个百分点,相当于约200亿美元的经济增量。想象一下,更多家庭因税率降低而购买新电视或汽车,这将带动零售、制造和物流行业的连锁反应。
然而,税改的实施路径并不平坦。GST理事会由财政部长和各邦代表组成,其批准是改革生效的前提。过去,各邦对赌场、彩票和在线游戏的税率设定曾引发分歧,新税改涉及的收入重分配可能再次考验“合作联邦主义”。财政部数据显示,28%和12%税率档位共同贡献了约16%的GST收入(去年约2500亿美元),税率下调将对邦财政造成压力。
2024-25财年,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3.2%,若减收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弥补,部分邦可能反对改革。莫迪政府需在10月前的GST理事会会议上达成共识,否则税改或将推迟。
要实现8%增长,印度需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制造业占比低是核心瓶颈,2024年仅17%,远低于中国的28%。劳动生产率仅为中国的60%,技能培训体系薄弱限制了产业升级。
莫迪的“印度制造”倡议虽吸引了苹果和三星等企业设厂,但2024年新增就业仅50万,远低于预期200万。司法效率低也是掣肘,合同纠纷平均审理时间达4年,吓退了外资。2025年,印度需加快“全国竞争政策”落地,简化审批和土地获取流程,以吸引更多资本。
农村经济复苏同样关键。2024年,农村消费占GDP的30%,但增长仅2%,远低于城市5%。政府计划通过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最低支持价提升农业收入,但2025年季风雨不足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5%,加剧通胀压力。税改若能间接惠及农村,通过降低农机和化肥税率,或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8%增长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税改落地速度与地缘政治应对能力。若GST理事会能在10月批准新税率,消费新浪潮或将如期开启,带动经济增长重回7%以上。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推进和央行降息也将为投资提供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6年印度GDP增长或达7.2%,但前提是政策执行到位。莫迪政府需在改革节奏与财政纪律间找到平衡,同时加速结构性改革,以释放长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