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了结束政府停摆的法案,特朗普总统也表态会签署,并称其“非常好”,但这场持续近42天的政治僵局所留下的后遗症,远不是一纸法案就能立刻抹平的。对普通人来说,生活尚未回归正轨——航班依然混乱,医保账单却眼看就要涨起来。
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此前为应对停摆而强制削减了40个主要机场的航班流量,这项措施至今仍未取消。交通部长肖恩·达菲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坦言,即便政府重新开门,航空系统要恢复到正常水平仍需几天时间,因为航空公司正忙着处理积压的调度问题和各种运行瓶颈。更麻烦的是,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返岗进度也不确定。特朗普甚至放话,要“大幅”扣发那些没能立即回到岗位的管制员工资。讽刺的是,这种混乱还可能拖慢政治进程本身——众议院刚结束近两个月的休会,议员们正赶回华盛顿准备表决法案,结果不少人的行程反而被航班延误打乱。
医保问题则更为棘手。这次达成的妥协虽然让政府得以重启,却没解决年底即将到期的联邦医保补贴。这意味着,数百万依靠奥巴马医改市场购买保险的美国人,很可能在2026年面临保费大幅上涨。促成协议的中间派议员强调,后续还会单独就延长税收抵免进行投票,但不少共和党人似乎已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比如推动设立新的健康储蓄账户,而非直接续上现有补贴。民主党内部对此也意见不一:一些即将退休或明年不参选的议员更愿意尽快结束僵局,而更多人则批评这份协议过早收兵,等于在关键民生议题上主动弃守。
不过,也有民主党人认为,这场拉锯战并非全无收获。鉴于公众普遍支持延长医保补贴,他们相信这会让共和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因医疗政策立场而陷入被动。只是对普通家庭而言,政治上的攻防远不如月底的账单来得真实——机票难买、看病更贵,这些才是停摆真正刺痛日常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就在华盛顿为重启政府焦头烂额之际,资本市场也在悄然转向。软银刚刚清仓了价值约58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转头就宣布向OpenAI豪掷300亿美元。这一进一退之间,透露出资本对未来技术格局的重新判断。政府停摆或许即将落幕,但无论是天上飞的航班,还是账面上的保费,又或是科技巨头的押注,都在提醒人们:恢复正常,从来不是按下一个开关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