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和米莱关系亲密早已不是秘密,但最近美国与阿根廷之间突然出现的一笔极不寻常、几乎不公开的金融操作,却第一次让这种“亲密”关系具象化了。
上个月,美国悄悄动用了近9亿美元的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而阿根廷在同一时间收到等量的 SDR(特别提款权)增量。更巧的是,这笔钱“刚好”在阿根廷必须向 IMF 支付8.4亿美元债务的前几天到账。
两国账户一减一增,这样的同步走势几乎明白无误地指向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特朗普的私人关系已经成为暗中撑着阿根廷的新政府的重要力量。
SDR 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国际货币凭证”,各国之间可以用它换成美元、欧元等等价通货,也可以直接用来还债。美国的 SDR 余额在上个月减少了8.7亿美元,阿根廷则增加了同样的8.7亿美元,从原本不到3000万美元跳到了新高度。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经过美元兑换渠道,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都没有启动将SDR换成现金的机制。这就像是美国绕过了传统手续,把一张“可以当钱用的票据”直接塞进了阿根廷的钱包。
这笔 SDR 只是整个援助动作的一部分。就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向阿根廷提供了一个高达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让布宜诺斯艾利斯可以在急需美元时获得短期的资金支持。
同时,美国还在外汇市场出手,试图托住不断下跌的阿根廷比索。这个计划由特朗普政府推动,并且是在阿根廷10月关键选举前启动的。有人认为华盛顿是想在米莱上任后给他一个“金融稳定开局”,而米莱领导的自由前进党最终以41%赢得胜利。
但令人困惑的是:美国凭什么要为阿根廷这个“债务大户”兜底?特朗普的私人情感是否让他丧失了理性的判断?如果阿根廷再次付不出钱,这些风险不就落在美国人头上了吗?
更生气的则是美国大豆农民。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农民们的收入已经大受影响,现在却眼睁睁看着政府去帮另一个大豆出口大国——今年1至9月,阿根廷队中国大豆的出口同比增长了31.8%,这让美国豆农觉得自己像是被“背刺”了一刀。
面对各种质疑,美国财政部保持沉默,阿根廷经济部不回应,两国央行也闭口不谈。唯一的声音来自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轻描淡写且说了等于白说的解释:我们提供了信贷额度,其中一小部分被使用了,而且我们还从中赚到了钱。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经济学家加布里埃尔·卡马尼奥根据央行的数据推算,阿根廷可能已经动用了约27亿美元的互换额度,其中一部分用于偿还IMF的债务。不过,他也强调,所有这些都是他根据数据变化做出的推测,阿根廷方面并没有公开任何细节。
这显然是一次巨大而高风险的行动,所有人对它知之甚少。而且纵观美国历史,从未有过通过出售自己手中的SDR来帮助他国的先例,这不但“极不寻常”,而且这种风格“非常不美国”。
不过,我认为,阿根廷即便得到了这笔“输血”,经济情况依然堪忧。更早前,IMF 刚刚为阿根廷提供了一个200亿美元救助计划中的15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阿根廷的外汇储备仍然危险地低。
而且未来几个月,阿根廷还要偿还过去的IMF贷款与私营企业债务,这些压力叠加在一起,使得国家财政像是一根被拉到极限的橡皮筋。
所以,美国——或者说特朗普为什么要冒险?原因可能很简单:特朗普绝不愿意看到拉美国家唯一的一个盟友阿根廷在经济动荡甚至可能崩盘后倒向中国。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地缘政治重新洗牌的当下。
不过,赌局远未结束。特朗普用 SDR 的流动、200亿美元的互换额度,以及整套操作背后的刻意沉默,等于是把筹码压在了米莱和他那场大胆的经济“休克疗法”上。胜负未定,风险与回报一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