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国际政治 >  默尔茨的6300亿欧元 治不了德国的“国家病”
默尔茨的6300亿欧元 治不了德国的“国家病”
林天心 来源: 2025-07-25 01:26
        
重点摘要
默尔茨推6300亿欧元企业投资,但德国政府支出近50%红线。减税空谈、债务高企,唯有缩减政府、破除官僚方能激活市场。

德国总理默尔茨站在闪光灯前,身旁簇拥着德意志银行CEO泽温和西门子总裁布施。这场名为"为德国制造"的投资峰会高调宣布:61家企业将向德国注入超过6300亿欧元。镁光灯背后,德国经济正深陷结构性困境——政府支出占比逼近50%红线,官僚枷锁窒息市场活力,而默尔茨政府却缺乏刮骨疗毒的勇气。

这场声势浩大的投资秀更像精心编排的公关表演。企业公布的多数投资本就是既定计划,并非对政府的谢礼。虽然商业景气指数回暖,能源价格趋稳,但这更多源于欧洲央行降息的短期效应。政府推出的"投资推动器"政策,不过是把企业税负延至未来,2028年减税承诺更像画饼充饥。

真正的病灶在于不断膨胀的国家机器。49.5%的政府支出占比已逼近前总理科尔划定的"社会主义红线",而黑红联盟的支出狂潮即将突破50%临界点。当国家吞噬近半经济资源,私人投资必然萎缩。更致命的是,政府正用子孙后代的财富作抵押——5000亿欧元债务基金投向国防和基建,未来必然通过增税偿还。

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电锯改革"为德国提供镜鉴。当柏林政府还在纠结工业电价、折旧规则等细枝末节时,米莱用自由主义政策让深陷泥潭的经济重焕生机。德国需要的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债务狂欢,而是敢于向臃肿政府开刀的勇气:精简社会福利项目、叫停扭曲市场的能源转型、斩断官僚主义枷锁。

默尔茨的6300亿欧元投资承诺如同给重症患者注射止痛剂。当政府支出占比突破50%警戒线,任何表面繁荣都是虚假复苏。德国经济需要的不是更多国家干预,而是一场彻底的市场松绑——这需要比投资峰会更大的政治魄力。

相关资讯
标签: 德国德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