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前,当特朗普重返白宫时,全球经济预测者屏息以待。这位总统曾誓言在第二任期内推行一系列激进的经济与政治议程:大规模驱逐移民、削减联邦政府规模、并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可能冲击通胀和增长的新关税政策。
然而,在政策风暴席卷之下,美国经济却展现出出人意料的韧性,不仅未如许多专家预测般陷入衰退,反而在多个关键指标上交出了令人意外的“好成绩”。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曾得意地宣称:“假新闻和所谓的‘专家’又错了。关税正在让我们的国家‘繁荣’起来。”
尽管经济并未如一些经济学家在4月“关税风暴”后所担忧的那样滑坡,但也不能说美国正处于繁荣之中。通胀虽略有上升,但仍保持温和;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华尔街利润健康,股市在震荡后企稳反弹。
事实上,在截至4月的季度中,美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负增长,GDP 环比下降0.5%。但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更多是企业在关税出台前加速进口所致,而非经济基本面恶化的信号。根据亚特兰大联储的 GDPNow 模型预测,二季度 GDP 增速有望回升至2.4%。
“我认为从广义上看,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 杰富瑞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西蒙斯表示。他指出,尽管消费者信心低迷,但这种低迷与经济现实之间的脱节越来越明显。花旗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霍伦霍斯特也指出,美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远超许多预测者的预期。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特菲尔德警告称,经济的表面韧性可能具有误导性。“我想说现在还为时过早。经济显然正在经受一些冲击,这些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才会显现。”
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内部对经济表现充满信心。财政部长顾问乔·拉沃格纳表示:“你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影响。即使真的发生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也将微乎其微。” 这种观点在白宫内部占据主流。
特朗普最具争议的政策之一是他对全球贸易关系的全面重塑。他威胁对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并在关税政策上频繁摇摆,引发市场混乱。然而,截至目前,通胀压力依然温和。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化涨幅为2.7%,仍在美联储2%的目标附近。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7月也升至五个月高位,通胀预期下降。
劳动力市场更是展现出强劲态势。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接近80万个,失业率稳定在4.1%,接近美联储认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企业财报同样亮眼,FactSet 数据显示,超过80%的已公布标普500公司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
面对这些数据,特朗普继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降息以“释放”经济增长。他甚至罕见地亲自访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是自2006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央行主席,显示出他对货币政策的强烈干预意图。
然而,尽管经济数据强劲,美联储仍对降息持谨慎态度。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多数成员希望观察更多通胀数据,尤其是关税政策对价格的潜在影响,才会考虑降息。前美联储官员文森特·莱因哈特指出,即使在9月会议上多数委员可能投票支持降息,也可能面临来自鹰派委员的反对。
一些分析人士开始反思当前经济模型的有效性。英国《金融时报》特约编辑奥伦·卡斯指出:“过去几个月的主要启示是,经济学家们都需要更加谦虚地看待他们对各种政策变化可能影响经济的方式的理解。”他批评当前模型过于依赖自由市场最优的假设,从而可能低估了政策调整的实际影响。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坚持认为,关税成本主要由外国出口商承担,而非美国消费者。贸易政策总设计师彼得·纳瓦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甚至全部关税影响都转嫁给了急于向我们出售产品的国家的生产商,因此他们承担了负担。”
不过,一些经济预警信号也开始显现。州政府就业增长推动了6月整体就业数据,而私营部门招聘放缓;进口相关商品价格开始明显上涨;房地产市场受高房价和高利率拖累,成屋销售跌至九个月低点。此外,移民驱逐令和政府合同削减的影响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
尽管如此,多数经济预测仍维持稳定。高盛已将2025年 GDP 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4%下调至7月底的1.1%,但仍认为经济尚未陷入严重困境。
“我认为,从表面上看,经济形势稳定,但其脆弱性和紧张因素潜伏在表面之下。”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奥布斯特菲尔德总结道,“而且,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在特朗普政策与市场现实的博弈中,美国经济仍在“硬着陆”与“超预期反弹”之间摇摆。这场经济实验,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