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国际政治 >  荷兰政府干预安世半导体,是侵犯私人财产权的行为
荷兰政府干预安世半导体,是侵犯私人财产权的行为
洛克 来源: 2025-10-21 13:51
        
重点摘要
荷兰政府干预安世半导体,是侵犯私人财产权的行为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在某个国家,其政府部门竟然将一家私营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解雇了,不仅如此,还任命了一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董事,并没收了这家公司部分股东的股份。这无疑是一件极其严重的政府干预企业运营、侵犯市场规则和个人财产权的事件。最令人震惊的是,这竟然发生在荷兰,而被夺取股权的公司,正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

荷兰,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以尊重市场经济、保护财产权利和恪守法治原则而闻名于世。在国际财产权利指数(IPRI)、Heritage Foundation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Fraser Institute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中,荷兰的财产权利保护水平均位居全球前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标榜自由市场的国家,却上演了如此荒唐的一幕。

事件的起因源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限制高端芯片流入中国,中国则反制限制稀土出口和英伟达芯片进口,美方加征关税。2025年9月底,美国商务部出台“50%规则”(Affiliates Rule),将实体名单上公司的50%以上子公司自动纳入限制范围,直指闻泰科技及其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这可能导致安世被切断美国软件、设备和技术的供应链,进而瘫痪其全球运营。美国官员早在6月就向荷兰施压,要求移除中国籍高管以规避制裁,否则安世也将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一家荷兰公司,但由于经营不善,2017年濒临破产边缘。当时,中国闻泰科技斥资27亿美元收购其大部分股权,不仅拯救了这家公司,还通过高效运营和资源整合,将其从行业第11名提升至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供应商。闻泰科技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它为安世注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公司年产值超过20亿欧元,雇佣数千名欧洲员工,并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供应链体系。其中,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占地8万平方米,年封装芯片超500亿个,几乎全部出口至欧洲,支持大众、宝马、Stellantis等汽车巨头的电动车和智能驾驶系统生产。一辆汽车上往往需要超过1000颗成熟工艺芯片,安世的供应直接支撑了欧洲汽车产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领导功不可没。他从2006年以10万元起家,组建团队进入手机主板设计领域,迅速成长为全球ODM出货量冠军,后通过“蛇吞象”式并购安世,成功转型半导体上游,向苹果等巨头供应功率器件,推动公司股价飙升。这些贡献不仅拯救了安世,还为荷兰带来了可观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推动当地半导体产业升级。

然而,美国从2024年12月起就以闻泰科技“协助中国国防部门获取敏感半导体制造技术”为由,将其列入“实体清单”。荷兰政府担心安世半导体面临类似制裁,于2025年10月以“经济安全风险”为由,首次援引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对安世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冻结公司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的调整,为期一年;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并任命临时监事会接管运营,甚至将中国股东的股份置于第三方托管。闻泰科技强烈抗议此举为“莫须有”和歧视性干预,并表示将寻求法律和政府支持。中国外交部也表达强烈反对,称荷兰行为“性质极其恶劣”。

此事件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可能中断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安世为多家车企供货),并加剧中欧科技摩擦。在西方国家推崇的普世价值观中,保护私有财产权利被视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政府干预——如征用、管制或冻结——相当于对自愿交易原则的侵犯,直接没收资产,其性质甚至比美国强迫TikTok出售还严重。在闻泰案中,荷兰政府冻结资产、控制权,并限制公司自由处置财产(如转移业务或知识产权),这直接侵犯了闻泰作为所有者的权利。

经济学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警告,政府以“安全”为名扩大权力,最终会侵蚀自由市场。荷兰的行动虽打着“经济安全”的旗号,却是一种国家主义干预,类似于关税或出口管制,侵犯了公司参与自由市场的权利。显然,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牺牲私人财产以服务政治议程。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干预,不仅不明智,而且短视。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即通过自发秩序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而非中央规划。政府“保护”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供应链中断、创新受阻,并引发“意外后果”。例如,此举已导致中国反制,禁止安世从中国出口产品,欧洲汽车业面临重演2021年芯片荒的危机,生产线停摆、生产成本上升10-20%,最终转嫁给消费者。长远来看,外国企业将避开在荷兰投资,造成当地经济损失0.5-1%的GDP,并削弱阿姆斯特丹作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美国和荷兰的这种做法,暴露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推动“脱钩”却加剧“零和博弈”,无人幸免。

荷兰的干预虽罕见,但并非孤例,如对俄罗斯资产的冻结、美国财长耶伦推动的价格管控产业政策,以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随着民粹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各国政府大行其道,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扰乱全球供应链,还不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并激化地缘政治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唯一出路是通过对话与合作,建立技术共享机制,而非对抗与孤立。否则,荷兰这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将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