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界都不看好阿根廷的这次选举,认为米莱党要黄,结果米莱意外赢得了中期选举的胜利!他的“自由前进党”以大约41%的得票率,大胜了反对派,摆脱了空架子总统的窘境。
选举前的9月,阿根廷刚刚遭遇股债汇三杀的危机,幸亏有美国来来救场,才暂时摆脱了困境。民调还显示,米莱的支持率因为他的经济紧缩政策——比如大幅削减补贴,导致老百姓生活成本上升——加上党内的一些争议而一路下滑。许多分析家都预测,他的党派可能只能勉强过关,甚至选后会分裂的风险。 结果呢?这次选举,米莱居然取得了这个“意外的决定性胜利”。
那些被左派媒体反复炒作的“改革阵痛”——补贴取消引发的短期失业率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减少、民众生活暂时困难,以及米莱妹妹卡琳娜涉嫌的收受贿赂、药品采购腐败乃至与毒品贩运相关的传闻,这些都未能动摇选民信心。核心原因在于,米莱的改革已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民众在艰难过程中看到了希望,人们越来越支持和认可米莱的自由市场之路。
当然,这次米莱摆脱信任危机,也离不开美国特朗普总统对他的鼎力支持,在阿根廷外汇储备耗尽的时候,拱手送上200亿美元解困。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米莱如今是政客,不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学者,或者说,一旦当上了政客官员,要100%坚守哪些理想化的原则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是残酷的政治现实。回顾2023年总统选举,米莱以55.65%的得票率击败对手当选,但阿根廷总统与国会议员选举分离的制度,让他的“自由前进党”起初在国会处于弱势:下院257席中仅占35席,上院72席中仅占7席。因此,自上任起,米莱就必须依靠与其他政党联盟、不断妥协才能推进改革议程。此次中期选举后,该党席位显著增加,下院约111席、上院20席,成为国会强势力量,但仍未达到下院129席的绝对多数,协商与让步仍不可避免,这也使得他从最初的激进计划转向了更现实的渐进式改革。
以私有化国有企业为例,米莱原本计划卖掉包括国家石油公司YPF、航空公司、铁路在内的41家公共企业,甚至废除相关审批法律。但面对工会和左派的强烈反对,他不得不大幅让步:最终仅4家完全私有化、5家可选私有化或招标、2家部分私有化,总计约11家,且敏感领域仍保留国家多数控制权,与“最小政府”原则存在差距,政府规模缩减不及预期。
财政紧缩政策同样遭遇阻力。米莱本想通过立法大刀阔斧削减补贴、公共工程投资等公共支出,因国会反对,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比如2023年底的紧急法令直接砍减30%政府支出,实现了阿根廷123年来首次财政盈余。不过,这种未走立法程序的改革,稳定性相对不足。
去监管方面,米莱最初计划在11个领域宣布紧急状态,拆除包括森林和冰川保护法在内的环境管制。妥协后仅保留行政、经济、金融、能源4个领域,紧急状态时长为1年,环境管制也未彻底废除,仅允许在影响评估中以其他方式取代公共听证会,规则有所软化。
另一项争议政策是2025年9月中期选举前推出的“取消关税48小时”举措:临时暂停大豆(25%)、玉米和小麦(10%)等所有农产品出口关税,旨在快速注入外汇、刺激出口并缓解美元短缺。该政策成效显著,48小时内吸引约7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申报,创历史纪录,稳定了外汇市场。但批评者认为,这更像是短期选举手段而非结构性改革,涉嫌利益输送——主要受益者是大农业出口商及相关财团(他们为米莱提供了关键选举支持),普通农民和中小出口商获益有限。这种临时干预市场的做法,与米莱宣扬的“最小政府”和永久去管制理念相悖,延续了阿根廷历届政府以短期优惠换取政治利益的旧习,存在市场扭曲及未来关税恢复后反弹的潜在风险。
2023年竞选时,米莱高调承诺关闭央行,其著作中也详细阐述这是结束“通胀税骗局”和实现美元化的关键。但因国会席位不足,只能转向渐进改革:央行仍在运行,先通过“休克疗法”让比索贬值50%并放松部分管制,重点放在去除俗称“cepo”的汇率管制和资本控制(即政府限制民众及企业买卖外汇、控制汇率的措施)。
依靠IMF的200亿美元贷款及美国支持,米莱政府自2025年4月14日起取消了大部分严格管制,包括个人外汇购买上限和固定官方汇率,引入每月允许比索渐贬2%的浮动汇率带,并通过税收豁免允许企业自由汇出利润、便利非居民购买美元。这些举措成效显著:通胀率从2023年的近300%降至2025年9月的年度31.8%、月度2.1%;国家风险指数降至2018年来最低点,外资吸引力增强,2025年外国直接投资预计达14亿美元,不过外资规模仍未达潜力水平。
需指出的是,米莱的汇率政策并非全新突破——阿根廷历届政府(包括佩隆主义者)都习惯人为干预汇率以控制货币流动,却常引发比索高估、黑市盛行、经济扭曲等危机。米莱虽放松管制,但仍保留管理式钉住汇率和央行边界干预,被批评延续“金融压制”旧习,可能催生新泡沫和汇率危机,且若没有美国援助,阿根廷或面临债务违约,这种汇率干预本质上违背了自由经济原则。
一些奥地利学派学者如萨伊夫丁•阿穆斯严厉指责他为“通胀主义者”,因为货币供给M2增长了两三倍,债务增加(比如欠IMF约570亿美元),乱印钞票,违背了实现健全货币的初衷。
总的来说,米莱的渐进改革带来了实效,GDP在增长,贫困率下降,财政实现了盈余。
但如果债务和潜在通胀风险复燃,阿根廷就难真正走出泥沼。希望这次选举大胜,能给他更多力量,继续深化改革,结束通胀和债务的恶性循环,让米莱的这场自由市场主义的社会试验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