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6%,创下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远超市场预期的2.1%降幅,也较6月0.5%的跌幅明显扩大,凸显其对外贸易正面临严峻挑战。
这一疲软数据发生在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增长强于预期的背景下——当季 GDP 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2%,主要受净出口拉动,形成增长与出口背离的矛盾局面,引发市场对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
出口下滑主要源于对两大核心市场的出货量减少。作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市场的需求持续萎缩,7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1%,虽然略好于6月11.4%的跌幅,但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
与此同时,日本对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的出货量同比下滑3.5%,而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却逆势飙升17.7%,显示出区域贸易流动的复杂性与波动性。
进口方面,7月同比下降7.5%,虽仍处下行通道,但跌幅小于预期的10.4%,部分缓解了贸易平衡压力,也反映出国内需求同样不振。
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迅速反应,日经225指数下跌0.9%,日元兑美元汇率走弱至1美元兑147.79日元,投资者对日本外需前景的悲观情绪明显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净出口的贡献,但三井住友银行首席外汇策略师铃木博文指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出货量的短期回升。
他解释称,3月份一家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因工厂爆炸导致生产中断,随后在4月至6月期间逐步恢复生产,从而带动了出口的修复性反弹。
尽管铃木未透露企业名称,但路透社报道称,该事件涉及日本中部一家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供应发动机部件的工厂发生爆炸。这意味着第二季度的出口增长更多是供应链扰动后的补偿性恢复,而非需求驱动的持续扩张,其动能难以延续。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国际贸易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度威胁对日本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高达25%的“互惠关税”,引发日本产业界强烈担忧。
尽管日本在7月22日与美国达成协议,成功将关税降至15%,避免了更严重的冲击,但这一税率仍远高于此前水平,对日本支柱产业构成实质性压力。汽车是日本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预计在2024年将成为其对美出口的最大品类。
然而,7月份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额(包括轿车、客车和卡车)已同比下降28.4%,降幅较6月的26.7%进一步扩大,表明美国市场对日本汽车的需求正在急剧降温,即便在关税协议达成前,市场情绪已提前反应。
分析师普遍警告,15%的关税影响将在8月及后续数据中逐步显现,其长期后果不容小觑。日本财产保险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小池雅人早在8月14日的报告中就发出警示,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因此陷入衰退,具体结果将取决于关税的实际执行力度、全球需求变化以及日本企业转嫁成本的能力。
高关税不仅会压缩出口利润,还可能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产能布局,部分生产线或考虑向北美转移以规避关税,但这将增加投资成本并影响国内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