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科技 >  大摩预言:2026年是AI硬件爆发年
大摩预言:2026年是AI硬件爆发年
Vicky 来源: 2025-11-05 04:47
        
重点摘要
AI服务器升级,将驱动2026年硬件大爆发。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报像一记惊雷,照亮了科技硬件产业的未来路径:2026年或将成为AI硬件全面爆发的关键节点,一场以服务器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正在逼近。

从英伟达的Vera Rubin平台到AMD的Helios机架,从GPU到电源、从散热到PCB,每一环都在重新定义计算的物理极限。研报指出,这并非一次普通的设备升级,而是一场从算法竞争转向基础设施竞争的结构性跃迁。算力密度翻倍、功耗暴涨、液冷普及、供应链重估,AI硬件的进化速度正在超过摩尔定律。

摩根士丹利预计,Vera Rubin平台推出后,AI服务器机架需求将从2025年的2.8万台飙升至6万台,到2027年电源系统的市场价值将增长10倍以上。这场爆发被称为“AI的心脏移植”——服务器从单核向多核跃迁,每瓦功耗成本被彻底重写。

摩根士丹利的判断并非市场臆测,而是基于对AI服务器演进路径的深度建模。过去两年,AI热潮推高了H100与H200 GPU的需求,英伟达几乎垄断了高性能计算市场。新一代Blackwell平台GB200/300成为算力标杆,但技术焦点已从算法优化转向硬件极限。GPU功耗从700W飙升至1200W,数据传输带宽突破每秒1TB,传统服务器架构几乎被榨干。摩根士丹利指出,英伟达将在2026年推出Vera Rubin平台,AMD的Helios机架也将同期问世,这些不只是产品,而是架构革命。机架设计将计算托盘与交换机托盘融合,形成完整的“AI计算工厂”,大幅提升并行处理与通信效率。

服务器不再是存放GPU的盒子,而是一个有机系统,像工业时代的发动机,为AI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这种集成化趋势将带来ODM厂商的新黄金期。广达、富士康、纬创、纬颖等企业凭借整合交付能力,成为AI硬件生态的真正中枢。它们不仅是代工厂,更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建造师”。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一轮服务器升级将带来产业链的主动重估,制造环节从跟随转为主导。AI硬件的竞争正从算法的智力博弈,变成硬件的工业战争。

到2030年,服务器或成为全球科技资本的万亿美元新赛道,但这场革命的代价,是能源与资本效率的再平衡。

算力的极限,带来了能耗的危机。摩根士丹利的研报中有一个细节尤其引人注目:Vera Rubin GPU的TDP将达到2300W,下一代VR300更可能突破3600W。单台服务器的功率需求堪比一台家用空调系统。传统风冷系统早已无法承担如此热量,液冷成为唯一解法。摩根士丹利预测,液冷单机柜价值将从GB300的4.9万美元提升至VR144的5.5万美元,增长17%;交换机托盘的冷却模组价值增长则高达67%。这背后是物理边界的突破。高密度算力让服务器宛如高温火山,液冷冷板与冷却管道成为“血管”,高效传导热能。与此同时,电源方案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服务器供电将从48V直流向800V高压直流(HVDC)过渡,单机柜电源系统价值预计到2027年翻10倍。每瓦功耗成本也将上升一倍。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不再是“用电大户”,而是“电力工业体”,能源调度与散热优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AI硬件的爆发是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英伟达主导GPU市场,占据全球算力的80%,但几乎所有高端芯片的代工仍掌握在台积电手中。台海局势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引发整个AI供应链的震荡。

2026年的AI硬件浪潮,像是一场全球经济与技术的共振。摩根士丹利的研报更像一张未来产业蓝图:AI服务器将从工具变成基础设施,从生产力工具变为生产关系本身。机架需求翻倍、电源液冷价值暴涨、PCB层数攀升、互联速率倍增——这些变化将推动整个产业链重估。

AI不再只是算法的较量,而是一场能源、制造与资本的三重战争。Vera Rubin与Helios平台的推出,标志着AI硬件正式迈入“工业革命”阶段。服务器将成为AI生态的“心脏”,每一次脉动都驱动整个智能经济系统的运转。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结尾写道:“AI硬件不是新设备,而是新秩序。”2030年的世界或许会看到这样一幕:机架需求突破10万台,液冷与高压直流供电成为标准配置,PCB互连速率提升五倍,AI数据中心成为新型“能源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