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业 >  星巴克 VS 瑞幸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咖啡市场的霸主?
星巴克 VS 瑞幸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咖啡市场的霸主?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11-05 09:43
        
重点摘要
瑞幸这把 “本土快刀” 已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星巴克若不能实现 “弯道超车”,翻盘难度极大。

围绕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出售,最近落下帷幕。背景雄厚的博裕资本将入主星巴克,大家不禁问:9.9的星巴克时代会来吗?我的答案是:不会。

星巴克与瑞幸在商业模式上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星巴克是城市会客厅的高成本模式,2017年以后全部门店直营,以保品牌质量。瑞幸是快闪店模式,主打价格亲民,靠加盟店模式疯狂扩张。

星巴克与瑞幸咖啡的竞争,已从早期的 “价格战” 全面升级为 “生态战”。截至 2025 年 11 月,竞争格局已发生显著倾斜:瑞幸凭借惊人的扩张速度,门店数量突破 2.6 万家,成为全球门店规模最大的咖啡品牌,年营收超 344 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攀升至约 35%,稳稳坐上中国咖啡市场的头把交椅;而星巴克中国门店仅 7787 家,市场份额缩水至 14%,营收增长也陷入乏力,2025 财年第二季度增速仅为 5%。不过,星巴克并未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近期将中国业务 60% 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估值超 130 亿美元),保留品牌权并收取授权费的举措,更偏向 “战略退守”,为后续转型保留了空间。

从运营策略来看,两者差异明显。瑞幸以每月近 500 家新店的速度加速扩张,主打 9.9-15 元的亲民价格带,SKU 数量超 50 种,涵盖咖啡、茶饮与轻食,远超星巴克的 20 余种。2025 年第二季度,瑞幸营收达 123.6 亿元,净利润 12.5 亿元,用数据证明低价并非意味着低利润 —— 这背后,供应链的高效优化(库存周转仅 18 天)与 App 裂变营销的精准发力功不可没。不少用户反馈:“瑞幸 9.9 元一杯,用料比星巴克扎实,楼下就能取餐,特别方便。” 针对 20-30 岁的年轻白领群体,瑞幸打造 “上午咖啡下午茶” 模式,精准抢占碎片化消费时间,2025 年 GMV 突破 1000 亿元,活跃用户消费频次显著提升。此外,瑞幸还开启海外扩张,纽约首店虽定价接近星巴克,但凭借 30%-50% 的折扣力度吸引客群,开启对星巴克本土市场的反向 “入侵”。不过,快速扩张也给瑞幸带来隐忧,5.6% 的门店闭店率远高于星巴克的 0.9%,未来可能面临市场饱和与品质下滑的风险。

星巴克则正经历艰难转型。其高客单价与大店模式,在当下 “快取” 消费时代逐渐失势 —— 高租金、多座位的门店设计导致座位利用率低,同店销售连续 4 个季度下滑,2025 年第一季度增速仅 1%。用户吐槽声不绝:“星巴克一杯咖啡 30 元,座位还总被霸占;瑞幸又便宜,拿了就能走,效率高多了。” 加之全球市场承压,北美地区已关闭数百家门店,营收持续下滑,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愈发艰难。但星巴克也在积极反击,出售股权后,借助博裕资本的资源加速下沉市场布局,目标覆盖 300 座城市、新增 3000 家门店,同时推出云南咖啡系列等本地化产品。2025 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增长 9%,第三季度同店销售在价格调整后回升 2%。若能进一步将价格降至 15-20 元区间,并优化 App 服务,其高端 “第三空间” 的定位仍有望守住中产客群。

展望 2026 年,瑞幸大概率将继续领跑,门店数量或突破 3 万家,营收目标直指 400 亿元以上;星巴克中国业务在 “合资化” 后,预计营收能稳定在 300 亿元左右,但市场份额难超 20%,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与外卖渗透将成为两者竞争的核心焦点。长期来看,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有望达到 5000 亿元,年增长率维持在 15%-20%,人均咖啡消费量也将从当前的 5 杯提升至 10 杯。从概率上看,瑞幸胜出的可能性约 70%,其数字化 + 低价的模式更契合 “Z 世代” 的消费需求,且盈利的可持续性已得到验证;但若星巴克能成功转型,比如与博裕合作推出 “星巴克 Lite” 小店,仍有望占据高端市场 30% 的份额。实际上,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 —— 瑞幸负责培养大众咖啡消费习惯,星巴克则聚焦社交场景的消费需求。

当然,市场竞争还存在诸多外部变量:经济下行可能加剧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库迪、幸运咖等品牌的崛起会分流部分市场份额;瑞幸海外扩张(如美国市场)若能成功,将进一步拉大与星巴克的体量差距。

总体而言,瑞幸这把 “本土快刀” 已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星巴克若不能实现 “弯道超车”,翻盘难度极大。但幸运的是,中国咖啡市场足够广阔,两者的 “PK” 最终将惠及消费者 —— 带来更多元的选择与更亲民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