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业 >  关店不是失败 而是重生?星巴克的艰难转身
关店不是失败 而是重生?星巴克的艰难转身
币海独步者 来源: 2025-09-26 04:01
        
重点摘要
星巴克正以一场代价高昂的自我重塑,试图扭转其在北美市场持续下滑的命运。

星巴克正以一场代价高昂的自我重塑,试图扭转其在北美市场持续下滑的命运。公司于周四宣布一项总额达10亿美元的重组计划,核心内容包括关闭约500家北美门店、裁减900名非零售岗位员工,并将资源全面向一线门店和顾客体验倾斜。

这一举措是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上任以来“回归星巴克”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这家全球咖啡巨头正从盲目扩张转向深度优化。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到2025财年结束时,星巴克在北美的自营门店数量将净减少约1%,尽管期间仍会开设新店,但关店数量显著超过新增。

据 TD Cowen 分析师估算,这意味着大约500家门店将被关闭。公司明确表示,这些被裁撤的门店多为“无法营造客户和合作伙伴期望的实体环境,或看不到财务业绩提升路径”的低效网点。

值得注意的是,受影响的咖啡师将优先被调配至附近门店,部分无法安置者将获得遣散补偿。代表1.2万名咖啡师的星巴克工人联合会已就此发出正式谈判请求,强调要保障员工在门店关闭后的合理安置权利。

此次重组的成本结构清晰指向北美业务——占总支出的90%。其中,员工离职相关成本约1.5亿美元,门店关闭及资产处置等费用高达8.5亿美元,大部分将在2025财年确认。

尽管动作剧烈,但并非毫无铺垫。这已是尼科尔今年内的第二轮裁员,此前已有1100名公司总部员工被裁撤。截至2024年,星巴克非门店员工总数约1.6万人,显示出公司正系统性压缩中后台规模,推动组织扁平化。

驱动这一系列变革的,是北美市场持续恶化的经营现实。过去六个季度,星巴克同店销售额连续下滑,主因包括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价格日益敏感,以及品牌体验的稀释。

曾经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即介于家庭与办公室之间的社交场所——在快节奏消费和移动点单普及的浪潮中逐渐模糊。

许多门店沦为“取餐窗口”,失去了停留与互动的温度。尼科尔在致员工信中坦言,公司必须“强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优先安排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以打造“更好、更强大、更具韧性的星巴克”。

为此,星巴克正将投资重心重新锚定在门店一线。今年7月推出的“绿色围裙服务”计划,承诺明年在门店人力投入超5亿美元,旨在提升咖啡师服务时间和质量。

同时,公司放缓新店开设节奏,转而大规模翻新现有门店,通过空间设计、灯光、音乐和社区互动,重新唤回“第三空间”的沉浸感。尼科尔甚至表示,他的终极目标是让星巴克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客户服务公司”和“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在组织层面,尼科尔也大刀阔斧重构管理层。他引入了曾在奇波雷和百胜餐饮集团共事的旧部——特里斯西·利伯曼出任全球首席品牌官,迈克·格拉姆斯担任首席运营官,与新任CFO凯西·史密斯组成核心决策团队。

此外,公司还将于下月恢复四天工作制,试图在提升员工满意度与运营效率之间找到新平衡。这些举措共同指向一个更敏捷、更贴近门店、更注重人的运营体系。

市场对此次重组反应谨慎。公告发布后,星巴克股价微跌不到1%,但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已超8%。投资者一方面认可成本优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担忧大规模关店可能削弱品牌覆盖密度,影响长期增长潜力。TD Cowen分析师指出,关店数量“超出预期”,反映出问题比此前认知的更为严峻。

然而,星巴克的挑战不仅在于内部调整,更在于外部环境的剧变。精品咖啡品牌、快餐连锁的低价咖啡、便利店即饮产品乃至家庭咖啡机的普及,都在蚕食其传统优势。

消费者在通胀压力下更趋理性,不再为品牌溢价轻易买单。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情怀或空间叙事已难以为继,必须在体验、效率与价值之间找到新支点。

这场耗资10亿美元的“刮骨疗毒”,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品牌本质的再定义。未来几个季度,将是检验尼科尔战略成色的关键窗口。

相关资讯
标签: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