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那个以稳健著称的数据库巨头甲骨文,如今正站在一场风暴的中心——不是因为产品出问题,而是因为它押上全部身家豪赌人工智能,意外成了市场衡量AI风险的“温度计”。最近几个月,甲骨文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价格一路飙升,从年初的低位涨到1.11%,意味着每为1000万美元债务买保险,每年要花掉11.1万美元。这个数字是几个月前的三倍。
当然,没人真的认为甲骨文会还不起钱。它依然拥有投资级信用评级,市值也稳在6200亿美元上下。但市场看中的,恰恰是它在AI浪潮中“冲得最猛”的姿态——巨额举债、密集投资、深度绑定OpenAI和软银牵头的“Stargate”项目。这些动作让它成了投资者表达对AI前景看法的绝佳载体:看好就买股票,看空就买CDS。
今年9月,甲骨文一口气发行了180亿美元的投资级债券,创下美国年内最大规模的企业债之一。与此同时,它还作为主力租户,参与了一个由约20家银行联合提供的180亿美元项目贷款,用于在新墨西哥州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8财年,甲骨文调整后的净债务将从目前的约1000亿美元翻两番,逼近2900亿美元。
这种“All in AI”的策略固然雄心勃勃,却也让市场神经紧绷。巴克莱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的七周内,甲骨文CDS的名义交易量暴增至5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还不到2亿。大量资金涌入这一衍生品市场,与其说是担心违约,不如说是在用真金白银投票——赌AI热潮可能过热甚至退潮。毕竟,在金融市场上,一旦某个标的成为情绪出口,流动性就会自我强化,波动也会随之放大。而甲骨文股价自9月10日以来已跌去近三分之一,更助长了这种担忧。

甲骨文并非孤例。摩根大通指出,未来几年,企业或将发行高达1.5万亿美元的高质量债券,只为追赶AI这班车;就连高收益债和杠杆贷款市场,也将被AI相关债务填满。Citadel Securities甚至形容,对科技巨头而言,AI就是当代的“曼哈顿计划”——高管们普遍觉得,错失机会的代价,可能比过度投入还要惨重。
不过,市场情绪向来反复无常。就在11月20日周三收盘后,英伟达交出一份远超预期的业绩指引,瞬间缓解了人们对AI增长放缓的焦虑。第二天一早,甲骨文CDS价格就回落到了1.08%。这个细节恰恰说明:如今甲骨文的信用风险,早已不只是公司自己的事,而是整个AI叙事强弱的晴雨表。如果信心动摇,CDS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为做空者带来回报,也能对冲其他资产的潜在损失。在这场关于未来的豪赌中,甲骨文既是玩家,也成了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