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业 >  山姆的千亿魔咒
山姆的千亿魔咒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11-19 08:14
        
重点摘要
国内零售业山姆和胖东来一骑绝尘,山姆2025年飞速发展的同时似乎正在跌落神坛,山姆正在经历困扰中国零售业的千亿魔咒吗?山姆将如何破局?

阿里高管刘鹏空降山姆,山姆中国的高层大换血,正赶上,星巴克和汉堡王出售中国业务,引发市场猜测山姆是不是出事了。恰恰相反,前者是要在中国做大做强,后者则是要见好就收,撤离中国。

2025 年的中国零售圈,山姆会员店绝对是最耀眼的存在,唯一能与之匹敌的就是仍蜗居河南的胖东来!

山姆在2025年有着亮眼的成绩。上半年,他们狂开 6 家新店,合肥、嘉兴、武汉的门店刚一开业,门口就排起了 1.5 小时的长队,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按照规划,全年预计还将新增 8-11 家门店,总门店数将冲刺至 63 家,这一数字创下了山姆入华 29 年来的历史新高。

随着县城中产群体的崛起,2025年昆山、晋江等县级市的山姆门店开业即火爆,这也充分证明下沉市场已成为新的蓝海。在沃尔玛中国一季度 67 亿美元的净销售额中,山姆贡献了 16.8% 的同店增长和 34% 的电商增量。山姆在第一季度营收就暴涨了 22.5%,线上销售占比更是突破 48%。

2025年虽被业内称为 “零售变革元年”,但是中国零售业当下正经历着 “冰火两重天” 的剧烈分化:永辉超市在 2020 年营收触顶 931 亿后,此后累计亏损超百亿;大润发的营收更是直接腰斩,传统商超的关店潮一波接一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姆的单店年销售额最高超 4 亿,这一成绩是传统大卖场的 7-12 倍。

但是,山姆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开市客,盒马,胖东来都在虎视眈眈,尤其是胖东来的‘少而精’模式,给山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胖东来 2025 年仅靠 15 家门店就提前 53 天突破 200 亿销售额,其中时代广场店单店营收达 51.4 亿元,大胖店、天使城店也分别达到 28.4 亿、28.3 亿元,而山姆顶级门店年销约 4 亿元,为胖东来头部门店的 1/12 左右。

同时,新启动的数据驱动选品模式,带来了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等调性不搭的产品等入驻,稀释了人们对山姆高端定位的信任。7月的 “好丽友派” 事件令会员们质疑产品配料表模糊、宣传图修图过度,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山姆的投诉超 8600 条,其中不少涉及鲜肉月饼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关危机。

山姆好丽友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会员们的评价在2025年呈现出两极分化:有人吐槽 “以前在山姆能闭眼入,现在得仔细验货”,也有人坚定认为 “山姆仍是品质消费的净土”—— 这种矛盾背后,折射出的是山姆当下的核心挑战:如何在 900 万会员的庞大基数下,既能满足更广泛的大众需求,又不稀释自身的高端定位,守住独特的品牌价值。

山姆在 2024 年营收突破 1005 亿,而永辉、大润发、万家等本土零售企业,都在营收达到‘千亿门槛’后陷入困境,山姆能否打破这一‘千亿魔咒”,成为目前的山姆的挑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要看以下三点:

首先,规模效应带来的阵痛不等于真正的瓶颈。目前山姆单店营收已达到 Costco 美国门店的水平,虽然在扩张过程中,供应链压力增大、品控难度提升,但这些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考验,并非无法突破;

其次,“阿里化” 转型正在为山姆破局。刘鹏上任后,明确聚焦三大方向 —— 推动全球供应链本土化、精准捕捉会员需求、加快全渠道数字化升级,二季度山姆电商销售额占比已超 50%,39% 的电商增速也充分证明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尽管阿里化是否能真正为山姆带来突破仍有待观察,但不破不立,原地踏步,在极度内卷的中国市场恐怕是更差的选择。

最后,信任修复是重中之重。尽管 8600 条投诉看似数量惊人,但 92% 的高续卡率表明会员基盘并未动摇,只要山姆能进一步优化选品反馈机制,解决 “大路货增多、经典爆款下架” 等问题,就能有效避免重蹈本土商超的覆辙。

也许选择阿里系新总裁刘鹏上任,正是希望阿里成熟的电商经验,试图解决供应链跟不上扩张速度这一 “后遗症”,为山姆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 年山姆的‘狂奔’,从本质上看,是企业从‘规模增长’向‘价值深耕’的关键转型。当前中国中产和精英群体的消费能力仍然坚挺,即时零售赛道的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山姆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品控问题持续发酵,消费者的信任裂缝不断扩大,引发断卡潮。那么‘千亿魔咒’可能还是会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