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最近,一场关于AI芯片的暗流正在科技巨头之间悄然涌动。Meta被曝正与谷歌洽谈使用其自研AI芯片的消息,不仅让谷歌股价应声上涨、英伟达承压回落,也意外地将聚光灯打向了亚马逊——这家同样在自研芯片赛道上默默发力的云服务巨头。
眼下,亚马逊即将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一年一度的云计算大会。作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云服务商,它自然希望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在AI领域的硬实力。而谷歌与Meta的潜在合作,恰好为这场大会增添了一层新意:如果连Meta都开始考虑绕开英伟达,转向定制芯片,那么市场对亚马逊Trainium系列的关注度无疑会进一步升温。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投资者接下来会特别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Trainium 2是否能在Anthropic之外拓展更多客户;二是公司能否透露关于下一代Trainium 3的部署进展。该机构同时提醒,尽管亚马逊和谷歌都在开发定制芯片,但两者技术路径并不相同。不过,一旦谷歌凭借自研芯片成功训练出Gemini 3这样的顶级大模型,并证明其在云环境中具备规模化能力,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企业重新评估对英伟达的依赖,“非英伟达阵营”的声音或许会越来越响。
事实上,亚马逊早已押下重注。CEO安迪·贾西在10月底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第二代Trainium芯片业务规模已达“数十亿美元”,季度环比增长高达150%。其中就包括为AI初创公司Anthropic打造的“雷尼尔项目”超级计算机,内含50万颗Trainium芯片。亚马逊已向Anthropic投资80亿美元,并预计到今年底,其Claude大模型将在超过100万颗Trainium芯片上完成训练和部署。尽管如此,贾西也坦承,公司仍在大量采购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芯片,以应对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但市场对Trainium的长期算力仍存疑虑。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提到,不少投资者担心其性能尚不足以支撑2026年更显著的增长,因此亚马逊很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增加对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芯片的采购。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恰恰反映了当前云厂商的现实处境:既想通过专用芯片降低成本、掌握技术主动权,又不得不依赖英伟达在通用性和生态上的成熟优势。
对此,英伟达也迅速作出回应。公司在X平台上强调,谷歌仍是其重要客户,并称自家平台“领先行业一代”,是唯一能运行所有AI模型、且适用于各类计算场景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ASIC(专用集成电路)因针对特定框架设计,在性能、灵活性和通用性上存在天然局限。
资本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一切。亚马逊股价重回50日均线上方;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4.5%。虽然此前受AI板块整体回调拖累,股价一度跌至215.18美元的月内低点,但其IBD综合评级仍高达90分,显示出基本面与技术面的双重韧性。与此同时,谷歌股价逼近历史高点,而英伟达则下跌3.5%。
说到底,谷歌这次的动作未必是要彻底取代英伟达,但它确实打开了一扇窗——让市场看到,自研芯片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战略筹码。对亚马逊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在这场关乎AI时代话语权的竞赛中,谁掌握了算力的“根技术”,谁就可能赢得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