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比特币(BTC)最近经历了一次剧烈下跌,从11月初的高点一路滑落到80,000美元附近,创下七个月新低。
即使12月美联储降息,让科技股反弹,也没有让比特币恢复元气,市场表现得上涨乏力,摇摇欲坠。
这波加密市场的“血洗”让散户投资者心惊肉跳,恐慌指数一直徘徊在9-15附近,当年FTX暴雷,LUNA也不过如此。
这次大跌不只是合约交易操纵导致,交易所发生多次现货砸盘,大规模的鲸鱼抛售
据报道,本月长期持有者已抛售超过40万枚BTC,价值约450亿美元,而其中一个远古鲸鱼甚至一次性抛售了80,000枚BTC,获利近96亿美元。 这些鲸鱼可不是普通玩家,许多是比特币的“远古巨鲸”——早在2011年左右就囤积的早期持有者,包括一些初代项目方、诈骗团伙和洗钱组织。
他们为什么突然集体“跑路”?
有人怀疑,很可能与最近几起全球执法行动相关。也许这些大鲸鱼开始意识到,比特币的“匿名神话”正在破灭,转而投向更注重隐私的加密货币如Zcash(ZEC)和Monero(XMR被下架)。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次BTC下跌的背景。2025年11月,比特币价格从10万美元以上急转直下,跌幅超过20%。这不仅仅是市场回调,更是鲸鱼抛售的连锁反应。数据显示,大型持有者(持有1,000枚以上BTC的钱包)仍在持续卖出,而中型钱包则在低位接盘。 其中,不少抛售者是“沉睡”多年的远古鲸鱼,比如一个在2011年以54,000美元买入80,000枚BTC的地址,突然在7月(但延伸到11月市场)抛售,获利96亿美元。 这些鲸鱼包括早期比特币项目参与者,他们可能觉得现在是套现的好时机;但更可能的是,诈骗和洗钱集团也加入了这次抛售行列。这些团伙原本把BTC当作“安全港湾”,用来隐藏非法资金,但最近的执法行动让他们慌了神。
那么,什么事件点燃了这个导火索?
首先是美国在2025年10月破获的“陈志”(Chen Zhi)案。这位柬埔寨太子集团的董事长,被指控运营强制劳动营,涉及“杀猪盘”的加密诈骗骗局。美国司法部没收了价值约150亿美元的比特币(约127,272枚BTC),这些资金藏在多个自托管钱包中。 陈志的集团据称通过强制受害者在诈骗营地工作,骗取全球投资者的资金,并将赃款转为BTC。这起案子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加密资产没收,涉及跨国合作,包括英国和柬埔寨当局。陈志目前在逃,但他的钱包被追踪并冻结,让许多诈骗集团意识到:比特币的区块链是公开的,执法机构越来越擅长追踪交易路径,而且,因为某些钱包应用生成的随机数,也就是钱包私钥,是可以破解的,比如陈志的10多个钱包私钥就被破解了。
紧接着,英国在2025年11月也传来重磅消息:破获“钱志敏”案。这位47岁的中国女性,被指控参与超过50亿英镑的比特币洗钱诈骗。她从中国逃到伦敦,藏身豪宅,警方突袭时没收了61,000枚BTC(价值约30亿英镑),这是英国史上最大加密没收案。 钱志敏于9月认罪两项洗钱罪,11月被判监禁。她通过虚假投资平台骗取资金,然后用BTC洗白。这案子跨越十年,涉及全球受害者,英国警方通过受害者证词和区块链追踪锁定她的钱包。
这些执法行动像一记警钟,敲醒了诈骗和洗钱集团。比特币虽有匿名性,但其公开账本让追踪成为可能。结果呢?许多鲸鱼开始抛售BTC,转向更隐私的加密货币。大零币(Zcash,Zec)和门罗币(Monero)就是受益者。大零币适逢减半,它从9月低点40刀到现在最高冲到750多刀,光在11月就暴涨700%;在市场整体回调的情况下,大零币完成了市场最夸张的独立行情。门罗币 (Monero)也逆市上涨,涨幅达45%。 原因包括全球隐私担忧加剧、技术升级(如Zcash的零知识证明)、市场轮动,以及监管压力。诈骗集团觉得,这些币的隐私技术(如Monero的环签名)更能隐藏资金轨迹,避免被执法追踪。
总之,这次BTC下跌不只是市场波动,更是执法风暴下的鲸鱼大逃亡。它提醒我们,加密世界虽自由,但安全总有边界。如果你持有BTC,不妨多关注隐私币的动向——谁知道下一个“安全港湾”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