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股票 >  “大空头”发布《供给侧的暴食》 向AI泡沫宣战
“大空头”发布《供给侧的暴食》 向AI泡沫宣战
Vicky 来源: 2025-11-25 07:55
        
重点摘要
“大空头”Michael Burry发布重磅檄文《供给侧的暴食》!

“大空头”Michael Burry 发布了一篇火力全开的长文《供给侧的暴食》,对当前 AI 狂热的正面宣战。他的核心观点直截了当:现在的英伟达,就是当年的思科;这轮 AI 盛宴,本质是一场灾难性的过度扩张;而市场正在用一种危险的方式重复 1999 年。

多年过去,那个能在金融危机前夕看穿泡沫的男人,再次回到了熟悉的战场。

Burry的核心观点很简单,却足够扎心:“别再说这一次不一样了。每一轮泡沫,在鼎盛期都看起来冠冕堂皇。互联网时代如此,现在一样。”

市场现在的论调是科技巨头盈利强劲、现金流稳健、手握无限扩张空间,所以不存在“泡沫”。但 Burry 用历史扇了这句话一巴掌——1999 年的互联网巅峰,不是靠那些连收入都没有的小网站撑起来的,而是依靠当时利润异常强劲的“四骑士”:微软、英特尔、戴尔、思科。它们的估值、现金流和扩张能力在当年看起来同样牢不可破。

但泡沫破裂时,思科直接跌去七成。那是一个时代给出的铁证:即便是最可靠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挡不住供给侧的溢出洪水。

在 Burry 看来,这一幕正在 AI 世界复制。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甲骨文……几乎所有巨头都在猛砸钱建数据中心、抢英伟达芯片、扩算力集群。未来三年预计投向 AI 基建的数字可能逼近 3 万亿美元。而风暴中心,是销售这些“镐和铲子”的英伟达。

这不只是增长,而是“暴食”。在他眼中,整个行业都在以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扩展供给,而需求端的商业化速度却远远跟不上。Burry 认为,AI 的实际收入无法覆盖当前成本,一旦折旧被真实反映,市场必然重新定价。

这就是他口中的“大泡沫”,一场由供给端无限膨胀推动的资本幻觉。

Burry 的攻击点并不局限于估值本身。他更关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折旧。AI 芯片和服务器的寿命只有两三年,但不少科技公司把折旧周期拉到五六年。折旧延长意味着利润在账面上“膨胀”,成本被人为平滑,而真实回报被掩盖。

他算过一笔账——2026 到 2028 年间,大型科技公司因折旧延误而“虚增”的利润可能高达 1760 亿美元。甲骨文的利润被夸大近三成,Meta 的利润也能因此膨胀两成以上。换句话说,账面数字在增加,但资产的真实老化速度要快得多。这在重资产行业从来都是灾难的前奏。

英伟达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黄仁勋在财报会上直接回应,称“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公司随后还给分析师发备忘录,反驳 Burry 对回购和股权稀释的质疑。

双方并没有在市场上正面交手,但舆论战已经拉开。一个是看多 AI 时代的全球科技第一人,一个是曾经准确预言危机的大空头。这可能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一场思想搏杀。

值得玩味的是,这篇引爆市场的檄文,是 Burry 在退出基金管理之后写的第一篇公开文章。他的新专栏名字叫 Cassandra Unchained——卡珊德拉被解开了枷锁。卡珊德拉是希腊神话中“总是说对,但没人信”的预言家。Burry 把这个名字贴在自己身上,不是没有理由的。

他不再需要向监管机构解释仓位,也不再靠基金规模赚钱。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毫不保留地说“他看到的未来”。在过去管理资金时,他承认很多观点不能说、很多判断不能发,现在这些枷锁全部被解除。

可问题是,市场会相信他吗?2007 年没人信他;2015 年《大空头》让他成了电影角色;但现在人们的问题变成了:这一次他是否会看错?

曾有报道宣称他“重金做空英伟达和 Palantir”,号称规模近 10 亿美元。结果他自己出来辟谣:实际金额只有 920 万美元,连一个零头都算不上。媒体把 SEC 披露的名义敞口当成“真实资金规模”,硬生生把他的仓位夸大了一百倍。更戏剧的是,他在平静地平掉部分仓位后,顺手注销了自己的基金,并在 11 月 25 日如期以一篇长文“归来”。

似乎是在告诉市场:我不是靠仓位说话。我靠观点。

文章的结尾,Burry 引用了芒格的一句话:“如果你到处刺破气球,你是不会成为房间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毫无疑问,他正在刺向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那只气球——AI。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受欢迎,而在于:这一次,他到底是在揭穿一个泡沫,还是在误伤一个新周期?

当英伟达、微软和整个科技行业正在高速奔向新的算力世界时,市场会如何应对 Burry 的警告?历史会重复 1999,还是会开启一段全新的篇章?

争论刚刚开始,而泡沫的命运,终究会在数据中心轰鸣的风声里给出答案。

相关资讯
标签: AI科技主权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