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深度分析 >  选AI红利股GOOGL:谷歌在这场AI竞争中获胜的11个理由
选AI红利股GOOGL:谷歌在这场AI竞争中获胜的11个理由
洛克 来源: KKaWSB 2025-11-25 09:00
        
重点摘要
巴菲特体系的买入意味着: 他们看到的是 10 年以上的长期现金流,而不是短期 AI 情绪; 谷歌具备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式稳定性; 与伯克希尔同车,本身就是长期安全边际的大幅提升。

作者: KK.aWSB @KKaWSB

在这场投入万亿、速度比互联网更快、赢家只可能屈指可数的 AI 竞赛里,投资者已经看清:未来属于能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全部打通的“超级平台公司”。

过去一年,AI 的热度让许多公司被情绪吹上天,也让许多公司掉回现实。但谷歌却从最被质疑的那一个,走向最被重新定价的那一个——
 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模型、芯片、数据中心、生态、产品链条一起落地。

如果你想在 AI 时代选一只“穿越周期的红利股”, GOOGL 是那种,跌了敢买,长期能躺赢的类型。下面,是它成为 AI 时代最大获胜者之一的 11 个核心理由:

  1. 全栈版图最完整:从芯片到应用一条龙
    谷歌是少数**从底层芯片(TPU)→ 数据中心 → 云平台(GCP)→ 模型(Gemini)→ 应用(Search / YouTube / Android / Workspace)**全部打通的公司。
    这意味着:不论哪一层爆发,收益都大概率落在自己体系里,而不是“给别人抬轿”。

  2.  天然的“AI 入口”——每天几十亿次真实需求
    AI 的最大难题之一是:从模型走到真实用户场景。
    谷歌手里有全球最强的几个入口:搜索、YouTube、Gmail、Maps、Android……这些都是天然的 AI 应用场:
    用户每天主动在这里提问题、找答案、看视频、写邮件;
    把 Gemini 嵌进去,不需要重新教育用户,也不需要花大价钱拉新。

  3. Cloud + AI:未来几年现金流的“预告片”已经写在合同里
    Google Cloud 的 AI 相关业务增速极快,而且有规模巨大的长期合同积压(backlog)。
    简单讲:大企业已经签了单、锁了 3–5 年的算力和 AI 服务,钱只是还没按计划全部入账。
    对长期投资者,这是最重要的:这不是“故事”,而是已经被客户用真金白银投票的需求。

  4. 自研芯片 + 海量 CapEx:在建的是“AI 收费公路”
    大家都在抱怨谷歌这些年 CapEx 太高、数据中心砸太猛。
    但换一个视角:
    这其实是在提前铺好未来十年的“AI 高速公路”;
    一旦跑在这条路上的车(AI 应用、企业工作流)足够多,谷歌就变成长期收过路费的基础设施玩家。
    别忘了,当年云计算刚起来的时候,也是同样的“CapEx 焦虑”。

  5. 模型实力强,且与场景深度绑定
    单看大模型评测,Gemini 不一定在所有维度都碾压对手,但它有两个巨大优势:
    和谷歌自家产品深度融合(搜索、YouTube、Workspace、Android 等);
    直接在真实数据和交互中学习,而不仅是“在实验室里跑分”。
    长远看,谁离真实场景越近,谁就越能形成模型 + 产品的正反馈闭环。

  6. 广告 + 视频 + 订阅:AI 直接放大的是本来就很赚钱的业务
    谷歌 AI 带来的不是一条全新、未知的盈利模式,而是:
    搜索结果更个性化 → 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提升;
    YouTube 推荐更精准 + AI 降低创作门槛 → 内容更多、时长更长、广告库存增加;
    办公/协同工具更智能 → 更容易卖高价订阅、提高续费率。
    也就是说:AI 是在给谷歌原有的“印钞机”加涡轮,而不是从零造一台新机器。

  7. 用户数据与隐私能力:少数有资格做“AI 操作系统”的玩家
    做真正的 AI 助理/Agent,不能只会聊天,还得:
    读懂你的邮件、日历、文件、搜索历史;
    同时又能在隐私和监管上站得住脚。
    谷歌在安全与隐私框架上已经被监管磨了十几年,反而形成了某种护城河——很多后来者即便有模型,也不敢像谷歌这样深度嵌入用户生活。

  8. 开发者与企业生态:不仅是自己会用,还在教别人用
    Vertex AI、各种 API、工具链,再叠加 Android、Chrome、Web 平台上的开发者群体,让谷歌有机会:
    把 Gemini 和底层算力“批发”给全世界的开发者和企业;
    形成类似当年 Android 的生态网络效应——不是自己写完所有 App,而是把“舞台”搭好让别人来跳舞。
     生态一旦成形,平台就有议价权。

  9.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够厚,扛得住犯错和试错
    AI 赛道注定会有很多试错:
    某些产品形态可能走弯路;
    某些方向烧了很多钱效果一般。
    问题是:谁扛得住?
    谷歌手里握着搜索+广告+YouTube+Cloud 带来的巨额现金流,本质上有能力边打仗边犯错、边试错边活着——而绝大多数 AI 独角兽,没有这个奢侈。

  10. 估值溢价来自“平台 + 基础设施”的双重身份
    市场愿意给谷歌相对较高的估值倍数,不只是因为它是赚钱的广告公司,更因为:
    它是几大“AI 超级平台”之一(和微软、OpenAI、Meta 并列);
    同时又在变成“新一代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运营商”。
     平台 + 基建的组合,决定了它既能吃到应用端的繁荣,也能向整个行业收“算力租金”。
    从长期赔率看,这类资产的价值,往往会在周期中被反复上调。

  11. 伯克希尔哈撒韦建仓:价值投资体系给出的最高长期背书

伯克希尔在 2025 年下半年开始买入谷歌,是这轮 AI 重定价中最值得重视的“慢变量”。
巴菲特体系的买入意味着:
他们看到的是 10 年以上的长期现金流,而不是短期 AI 情绪;
谷歌具备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式稳定性;
与伯克希尔同车,本身就是长期安全边际的大幅提升。
对于看重长期赔率的投资者,这类资金的入场,是谷歌能成为 AI 时代主要赢家的又一条深刻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