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美联储 >  货币市场承压 美联储量化紧缩步入尾声
货币市场承压 美联储量化紧缩步入尾声
林天心 来源: 2025-10-28 09:39
        
重点摘要
美联储接近结束三年量化紧缩,因货币市场压力显现。银行流动性趋紧,应急工具使用激增,决策层担忧重演2019年市场冲击,拟平稳过渡至“充足”准备金机制。

美联储的量化紧缩之路,似乎终于走到了尽头。这项始于2022年6月、持续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正悄然接近尾声。不是因为通胀突然消退,也不是经济出现危机,而是市场深处传来的细微震颤——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正在收紧,货币市场的压力开始浮现。

过去三年里,美联储通过不再续购到期债券,让超过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账面上悄然消失。这种“抽水”式的操作,一点一滴地减少了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也一点点抬高了融资成本。今年4月,美联储已经悄悄放慢了脚步,把每月减持国债的上限从250亿美元砍到50亿,但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减持仍以每月350亿美元的速度推进。这就像关掉一个缓慢漏水的水龙头,虽然水流变小了,但池子终究在变浅。

最近,纽约联储的一项应急工具——常备回购便利(SRF)的使用量突然跳升至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平时几乎无人问津的“备用通道”,一旦被频繁启用,往往意味着部分金融机构在短期资金市场上碰到了麻烦。它像一根敏感的温度计,测出了当前金融体系的微妙热度。有分析指出,这或许意味着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已经从“充裕”滑向了“充足”的临界点。而“充足”正是美联储理想中的状态:钱不多不少,刚好能让市场平稳运行,利率也能稳定在政策目标区间内。

前美联储副主席里奇·克拉里达如今虽已离开决策层,但他的话依然分量十足。他认为,是否现在结束缩表,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决定”。但市场共识正在快速形成——12月很可能就是QT的终点,而这次会议,或许会给出足够强烈的暗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也明确表示,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结束这一进程。与此同时,降息的脚步也在靠近。他已释放信号,打算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利率25个基点。市场几乎已完全押注本周将利率降至3.75%-4%的区间,背后是劳动力市场趋软的现实,以及对特朗普可能回归并引发贸易摩擦从而推高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

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量化宽松曾被视为疫情期间的救命稻草,帮助市场渡过最黑暗的时刻,但也被不少人视为后来通胀狂飙的推手之一。如今,尽管资产负债表已从峰值回落,但6.59万亿美元的规模,仍比疫情前高出两万多亿,更远非2008年金融危机前不足万亿的体量可比。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甚至直言,美联储的资产购买是“使命蔓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尽管央行官员对此并不认同。

更大的挑战在于,今天的金融市场早已不是2008年的模样。分析普遍认为,缩减资产负债表远比扩张复杂得多,因为原有的隔夜拆借市场结构已经改变,流动性传导机制变得更为脆弱。谁也不愿重演2019年9月的那一幕:上一轮QT接近尾声时,短期利率突然飙升,迫使美联储紧急出手救市。这一次,决策者显然希望在问题爆发前就踩下刹车。

当货币政策从危机模式切换回常态管理,每一个动作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在控制通胀、支持经济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智慧。美联储能否平稳完成这场从“充裕”到“充足”的过渡,不仅关乎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走势,也可能为未来非常规政策的边界,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