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总统公开将对手的电动汽车政策称为“疯狂之举”时,恐怕很少有人能预料到,他自己的政策可能正在为美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铺就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
表面上看,特朗普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态度极不友好:新签署的“唯一美丽大法案”取消了对未达到燃油经济性标准的车企罚款,这一处罚机制原本显著刺激了电动车销售。国会还收回了加州制定更严格排放标准的特权——该州已对此提出诉讼。而从9月30日起,执行多年的联邦购车补贴政策也将终止,每辆电动车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即将成为历史。更激进的是,政府还计划推翻奥巴马时代将温室气体列为公共卫生风险的“危害性认定”,此举可能从根本上瓦解联邦排放监管体系。
然而,商业世界往往充满出人意料的悖论。这些看似反电动化的举措,却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盈利窗口。对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汽车和斯特兰蒂斯而言,政策风向的转变意味着它们可以暂时放缓电动化步伐,将更多资源投入利润更高的燃油车型,特别是大型皮卡和SUV领域。
今年六月,通用汽车迅速宣布了一项4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明确将重点重新转向燃油皮卡;斯特兰蒂斯则高调复活了传统的大排量Hemi V8发动机,用于其皮卡产品线。这些战略调整不仅迎合了当前市场需求,更直接提升了它们的短期盈利能力,为未来的转型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储备。
放宽排放标准还带来了另一个隐形好处:车企不再需要大量购买碳排放信用来满足监管要求。福特今年就将碳信用采购预算削减了15亿美元,这对严重依赖此项收入的特斯拉(2024年靠此获收28亿美元)及Rivian、Lucid等新兴电动车企无疑构成压力。
但另一方面,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资金正好帮助传统车企对冲了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据行业估算,三大车企今年可能因关税承受总计高达80亿美元的损失,而放松监管所带来的利润缓冲成为它们应对冲击的重要策略。投行杰富瑞分析认为,到明年,宽松排放规则带来的收益甚至可能超过关税造成的负担。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创造了一个罕见的战略窗口期,让传统制造商得以重新调整其电动化投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策回调并不代表电动化战略已被彻底抛弃。事实上,多个迹象表明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仍在稳步增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41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7%。虽然这一数字较去年预测的48%有所下调,但总体增长趋势依然显著。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潮,美国车企必须与国际竞争对手保持同步。这些竞争对手仍在不断推出新的电动车型,迫使底特律不得不继续推进电动化计划。
福特将其新一代电动平台称为“T型车时刻”,计划于2027年推出价格约为3万美元的亲民电动皮卡;通用汽车则多次强调其对电动化的承诺“铁定不变”,并宣布与韩国LG新能源合作,从2027年开始生产更适合入门级电动车的电池;尽管斯特兰蒂斯调整了产品推出节奏,但仍持续销售电动吉普、电动公羊皮卡等车型。这些战略举措表明,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找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的可行路径。它们既需要应对当下的市场竞争和盈利压力,又不能忽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传统燃油车利润的复苏,反而可能为巨头们投入下一代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更充裕的资金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看似反电动化的政策,或许正在成为加速美国汽车产业电动转型的一股隐秘力量。
未来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可能会发现,政策制定者的意图与实际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出人意料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恰恰可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独特动力。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汽车制造业正在探索一条兼顾现实利润与未来趋势的中间道路,而这一切的发生,竟然得益于一个看似反对电动化的政策环境。这种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复杂互动,展现了现代产业演进过程中难以预测的动态特性,也为理解政府规制与商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