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
中国4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0%,较3月份的2.6%增幅有所加快。前四个月(1-4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1.4%,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约2922.8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0.8%的累计增长扭转了前两个月0.3%的下降趋势。
4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比3月份快0.4个百分点。设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迅速。
1-4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0%,比前三个月快5.5个百分点,超出全行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前OPC资产解决方案执行主席Ajay Bagga 对此评价,“中国出口和工业生产超预期,月度增长强劲。”
尽管面临中美贸易战升级和国内通缩压力,中国工业利润在2025年4月同比增长3.0%,超出预期。这表明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下仍具韧性,尤其是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设备制造等新动能领域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9.0%)。这种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如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补贴,反映了政府通过刺激内需和产业升级来抵消外部冲击的策略。
美国对中国实施145%的关税导致对美出口下降超21%,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显著挑战。然而,中国通过增加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整体出口增长8.1%)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这表明中国正在多元化其出口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当然,其中部分需求仍然是来自美国,通过转出口,或者洗产地,再卖到美国。
尽管工业产出增长6.1%,零售销售增长放缓至5.1%,显示国内需求疲软。这种供需失衡可能限制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在通缩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政府通过降息、流动性注入和支持出口商转向国内市场的措施,展现了他们维护经济增长的决心。然而,如果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出口下降可能导致160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凸显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仔细分析,其中行业差异是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9.0%,显示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制造业 vs. 采矿业:制造业利润增长8.6%,而采矿业利润暴跌26.8%,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
国有 vs. 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利润增长4.3%,优于国有企业的-4.4%,表明私营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更具活力。
潜在的风险是:
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可能持续拖累出口,威胁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需求不足和通缩压力可能削弱刺激政策的效果。
美国的进口限制(贸易壁垒)可能威胁中国主要依赖出口的经济复苏。分析人士警告,如果对美出口下降50%,可能导致多达160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而本月早些时候中美达成的休战协议若不能转化为长期安排,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机遇:
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
出口市场多元化(尤其是东南亚)为应对关税壁垒提供了缓冲。
政府政策支持可能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促进内需增长。
中国工业利润的超预期增长反映了其经济在外部压力下的韧性,但供需失衡和贸易战风险仍是挑战。政府通过刺激政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缓解了部分压力,但长期复苏仍需解决内需不足和就业风险。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密切关注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以及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