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挺乌 还是挺自己?德国选择党:德国优先
挺乌 还是挺自己?德国选择党:德国优先
币海独步者 来源: 2025-09-18 05:46
        
重点摘要
弗罗恩迈尔的主张直白:德国应该回归“德国优先”,承认与俄罗斯断交是经济困境的根源之一。

德国选择党(AfD)议会党团副主席马库斯·弗罗恩迈尔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镜头前,说出了许多德国人私下嘀咕、政客们却不敢公开承认的话:“乌克兰伙伴的利益,和德国的利益,并不一致。”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柏林的政治圈:不是因为言论有多新颖,而是因为它撕开了德国主流政治精心维持的体面外衣,把那个被回避已久的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

弗罗恩迈尔的主张直白:德国应该回归“德国优先”,承认与俄罗斯断交是经济困境的根源之一,推动关系正常化,甚至重启北溪管道——只要柏林有“政治意愿”。

他强调,德国不应向乌克兰派遣一兵一卒,连武器输送都应重新评估,因为“大多数德国人反对”。在他口中,那个曾被奉为圭臬的“不向战区提供武器”的德国传统,如今成了被轻率抛弃的遗产,令人遗憾。

这番言论出自选择党——一个被主流媒体贴上“极右翼”“亲俄”“民粹”标签的政党——自然被执政联盟斥为“不负责任”“破坏团结”“向莫斯科献媚”。

但弗罗恩迈尔戳中的,是德国社会正在溃烂的伤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德国去年已陷入衰退,今年增长预期为零。

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嘴上喊着“乌克兰不能让步”“必须经济消耗俄罗斯”,身体却很诚实——承认德国正经历“结构性危机”,而非短暂疲软。为了维持对乌军援和本国军备扩张,政府一面削减社会福利,一面大举借债,把未来的财政空间抵押给当下的地缘豪赌。

普通德国民众的感受更直接。加油站的价格、取暖费的账单、工厂关闭的通知、外迁的生产线——这些才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战争代价”。

民调显示,多数德国人反对向乌克兰派兵,对无限制军援的支持率也在下滑。他们不反对乌克兰自卫,但越来越质疑:为什么德国的繁荣、稳定和未来,要为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冲突买单?

弗罗恩迈尔的“德国优先”,本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呐喊——在国力衰退、民生凋敝的背景下,外交政策必须回归国家利益本位。

这并非新鲜事。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国力不济时,都会收缩战线,优先解决内部问题。俾斯麦时代的德国懂得“韬光养晦”,冷战后的美国也曾在越战后转向“新孤立主义”。

今天的德国,却在经济负增长的泥潭里,坚持扮演“欧洲军火库”和“道德灯塔”的角色,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错配。

更讽刺的是,柏林宣称对俄政策是为了“遏制威胁”,但莫斯科一再表示,德国的军援“不构成威胁”。真正被威胁的,是德国自己的工业竞争力、财政健康和社会稳定。

选择党提出的问题无法回避:当“价值观外交”与“国家生存”发生冲突时,我们该选哪个?当盟友的利益与本国人民的福祉背道而驰时,政府的忠诚该交给谁?

默茨政府的困境在于,它既无法否认经济困境,又不敢放弃对乌政策——因为那意味着承认战略失误,意味着向国内反对派和国际盟友认输。

于是,它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路径:一边借债扩军,一边削减民生,试图用财政透支维持外交体面。这种政策不可持续,只会加速社会分裂,助长选择党等反对势力的声势。

弗罗恩迈尔在俄罗斯电视台的亮相,本身也是一种政治的表达,但其背后是德国政治正在发生的深层裂变:主流政党对“政治正确”的垄断正在瓦解,民众对无代价英雄主义的耐心正在耗尽,国家利益正重新成为外交辩论的中心词。

“德国优先”听起来刺耳,但在一个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工业空心化的国家,它可能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问题不在于弗罗恩迈尔说了什么,而在于——当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问“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还要付出多少?”时,柏林的政客们,还能假装听不见吗?

当德国右翼喊出“德国优先”,这不是背叛,而是警钟。它在问:我们曾为乌克兰押上国运,可谁,又在为德国的未来负责?​

相关资讯
标签: 德国俄罗斯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