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A 股从 “水牛” 到 “制度牛”:社保改革成关键?
A 股从 “水牛” 到 “制度牛”:社保改革成关键?
流动的沙 来源: 2025-09-17 06:52
        
重点摘要
在经历了数月的震荡后,中国股市的市场情绪被点燃,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关口,创下年内新高。

在经历了数月的震荡后,中国股市的市场情绪被点燃,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关口,创下年内新高。不过很多人把这种走势称为“水牛”行情——像水流般湍急,带着一股冲劲倾泻而下,预示着市场的波荡受短期资金博弈的影响较大,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所以,对于国家层面和外资而言,他们更期望是区别于“水牛”的另一种行情“制度牛”——依托制度改革、政策定力和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支撑。

换句话说,“水牛”靠的是情绪和流动性,“制度牛”靠的是信心和结构性改善。A 股这一次能否真正走出慢牛长牛的格局,关键就在于能否从水牛过渡到制度牛。

问题在于,当下的制度支撑仍显脆弱。虽然管理层频放利好,但市场的预期仍偏负面。至少从8月的数据来看,仍未走出通缩的阴影:8月CPI同比下降0.4%,环比持平;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约 0.7 个百分点,环比由降转持平。

这些数字清楚反映通缩压力仍然存在,生产端价格回升发力的情况下,消费物价总体偏低。整体消费趋势并未扭转下行态势。不少投资者担心经济基本面仍存隐忧并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所以,刺激扩大消费必定是下月在北京召开的四次全会中关于“十五五”发展规划的一个讨论重点。

而如何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消费市场的规模是这场讨论的核心中的核心,而社保改革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社保改革可以通过降低家庭的预防性储蓄需求来释放消费潜力。目前,医疗、大病、养老、失业等社会风险让很多家庭偏向于通过高储蓄来抵御风险。

如果社保覆盖更全面、福利待遇更可靠、支出风险更低,家庭便可将部分储蓄转化为当前消费。特别是保障偏低的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改革,拉动消费的的潜力巨大。

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远低于中低收入人群,而他们有消费意愿却缺乏能力。收入差距和社保福利差异压抑了很多人的消费意愿。

所以,社保改革不仅是转移支付,更是社会再分配机制,通过提高低收入、中等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保支出,都能减少其对储蓄的依赖,从而提升边际消费倾向。

几乎所有的数据研究都支持这样的观点:社会福利支出的占比的变化与消费占 GDP 的比重的变化总是存在比较明显的正相关。

与此同时,社保改革还需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公众感受到制度公平。这样才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摩根大通而分析师甚至认为:如果将农村养老金逐步提升至每月1000元左右,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就能逐步降低家庭的不安全感,形成可预测的消费激励。

所以,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生产力的进步也是有促进的作用的。虽然这个作用的过程可能是不太明显,但却不能小觑。而且还能给经济转型中不可避免社会问题有一个托举,比如失业和因病致贫。

按照已有的消息,中央希望消费到2030年基数增加30%、并实现对外关税、外资、产业的零补贴,那社保改革将是“十五五”规划讨论的重点。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推动内需和消费扩张的制度保障会是中央核心工作的重点,目的是把各种补贴和债务置换等短期的“水流”转化为长期且可持续的“制度流”。

当然,改革也面临风险与挑战。提高社保福利的财政可持续性的矛盾仍然存在,而且,即使社保福利增强,家庭仍可能选择谨慎储蓄。

通缩预期和价格下行压力也可能自我强化,短期内仍难抵消去库存与供给过剩的压力。因此,社保改革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优化、消费信心提升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制度成为股市的“制度牛”、经济的稳增长杠杆。

相关资讯
标签: 中国股市A股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