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国际政治 >  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到中国不跪
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到中国不跪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05-05 08:14
        
重点摘要
《广场协议》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如警钟长鸣,提醒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绝不能“跪”。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成为日本经济的分水岭。这份由美、日、德、法、英五国达成的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美元对日元汇率从240:1骤降至1987年的120:1。协议虽暂时缓解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却为日本埋下“失去的三十年”的苦果——资产泡沫破裂、经济长期停滞、产业竞争力下降。如今,面对中美贸易谈判的复杂博弈,日本的教训如一面镜子,警示中国在全球贸易战中绝不能“跪”。

《广场协议》的核心是推动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以缓解美国对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协议签署后,日元在短短两年内升值近50%,日本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飙升,汽车、电子产品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大幅下滑。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创,经济增长陷入低迷。这警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需警惕美国在谈判中施压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免削弱出口竞争力,破坏制造业根基。

为缓解日元升值对经济的冲击,日本央行大幅降息,释放大量流动性。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催生了空前的资产泡沫。1980年代末,日经指数和东京地价飙升,但泡沫在1990年代初破裂,日本陷入长期通缩和高债务泥潭,经济停滞至今。中国需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避免因外部压力采取过度宽松的政策,防止重蹈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覆辙。

《广场协议》后,美国通过一系列贸易协定(如美日半导体协议)迫使日本开放市场并限制高科技出口。日本半导体产业因此失去全球领先地位,部分关键产业空心化,技术竞争力大幅下降。中国需保护核心技术产业(如芯片、人工智能、5G)的自主性,拒绝在谈判中接受限制技术发展的条款,以免丧失产业升级的主动权。

作为美国盟友,日本在《广场协议》中缺乏足够抵抗力,部分原因是其安全依赖于美日同盟。日本以经济让步换取地缘政治支持,却长期牺牲了战略自主性。中国作为独立大国,需在谈判中坚持战略自主,避免将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挂钩,防止被美国利用军事或盟友关系施压。

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未能及时推动经济转型,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忽视内需和服务业发展。泡沫破裂后,经济缺乏韧性,难以应对外部冲击。中国需加速“双循环”战略,强化内需驱动和技术创新,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和谈判底气。

中美贸易谈判不仅是经济博弈,更是关乎国家主权、全球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较量。美国通过加征关税、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等方式,试图遏制中国崛起。若中国在压力下“跪倒”,接受不平等条款,将重蹈日本覆辙,付出沉重代价。中国必须坚持强硬立场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美国在谈判中常要求中国大幅开放市场、限制国有企业或停止产业补贴,实质是遏制中国经济自主权。若中国妥协,将损害制造业和技术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削弱经济主权,重演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悲剧。其次,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和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14亿人口的内需潜力。与198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经济体量更大、韧性更强,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屈服于美国压力可能导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下降,影响“一带一路”和RCEP等战略布局。

此外,美国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和谈判中的技术限制条款,旨在遏制中国在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崛起。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表明,技术受限会导致产业竞争力长期受损。中国需坚持技术自立自强,拒绝接受限制技术发展的条款。美国可能施压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参考日本经验,汇率快速升值可能引发出口下滑、资本外流和资产泡沫风险。中国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避免经济动荡。

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竞争,美国的目标不仅是贸易平衡,更是遏制中国综合国力。若中国在谈判中让步,可能被视为软弱,影响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强硬立场有助于维护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国政府还需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若在谈判中过度让步,可能引发国内民众不满,削弱政治凝聚力。同时,屈服可能打击企业信心,阻碍经济转型升级。保持韧性有助于稳定国内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需采取以下策略,以韧性和智慧赢得主动。首先,明确谈判红线(如技术自主、产业政策、经济主权),拒绝签署损害长期发展的不平等协议。参考日本经验,避免类似《广场协议》的单边让步。其次,加速推进RCEP、中欧投资协定和“一带一路”合作,扩大与东盟、欧盟、非洲等市场的贸易联系,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的供应链合作,抵御美国“脱钩”压力。

同时,推动“双循环”战略,扩大内需市场,鼓励消费升级。加大对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持有约7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可作为谈判筹码。虽不宜大规模抛售(以免引发市场动荡),但可通过调整美债持有量或多元化储备资产(如黄金、欧元)增加谈判砝码。在WTO、G20等平台争取盟友支持,揭露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危害。联合欧盟、日本等国,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战,削弱其施压能力。

《广场协议》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如警钟长鸣,提醒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绝不能“跪”。日本的教训表明,屈服于外部压力可能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资产泡沫、技术受限和战略自主性削弱的恶果。相较于1980年代的日本,中国拥有更大的经济体量、更强的内需潜力以及更独立的地缘政治地位,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通过坚持底线、多元化市场、强化内需和技术创新,中国可在谈判中保持战略主动,维护经济主权和全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