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日本迎来第26届参议院选举,121个席位(总计245席)将决定未来三年的政治格局。自民党(LDP)与公明党联盟在2022年下院选举中稳固执政地位,但此次选举面临经济低迷、老龄化危机与地缘政治挑战的考验。选民关注通胀、劳动力短缺与外交政策,选举结果将影响日本经济复苏、中美关系及修宪议程。
首先,经济复苏是选民核心关切。2024年日本GDP增长仅1.2%,低于预期1.5%,CPI上涨3.2%,受建筑材料与能源价格攀升推动。建筑业积压订单达1.5万亿美元,因劳动力短缺与2024年加班新规导致工期延误。选民对自民党经济政策信心下降,57%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对通胀不力。立宪民主党(CDP)提出提高最低工资至1500日元/小时(约10美元),吸引年轻与低收入群体。自民党则承诺扩大“技能日本”计划,培训10万建筑与IT工人。若自民党失利,财政刺激力度可能加大,2025年预算或增至110万亿日元。
其次,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加剧政治分歧。2024年,日本劳动人口仅7400万,40%建筑工人超55岁,年轻人因低薪不愿入行。自民党推动自动化与老年就业,2023年40%企业雇用70岁以上工人,但效果有限。反对党主张放宽移民政策,2024年外国劳工仅占劳动力2%,远低于德国的10%。选举结果将决定劳动力改革方向,若反对党席位增加,移民政策可能松动,但可能引发保守派选民反弹。
第三,外交政策备受关注。中美贸易战下,特朗普对日加征25%关税威胁汽车与电子行业,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下降8%。自民党主张深化日美同盟,联合东盟应对中国影响力,2024年东盟-日本贸易额达2800亿美元。立宪民主党倾向加强与欧盟合作,2024年欧盟-日本EPA升级,关税减免惠及90%商品。选举若削弱自民党优势,日本可能在中美间采取更平衡立场,影响区域安全格局。
第四,修宪议程是焦点。自民党长期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允许自卫队转为正规军队。2022年下院选举后,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控制参议院2/3席位,修宪呼声高涨。2024年,日本防卫预算达8万亿日元,占GDP 1.5%,但民调显示52%选民反对修宪,担心加剧地区紧张。若自民党未获多数,修宪进程可能推迟至2028年。
最后,地方经济与地域差距影响选情。东京、大阪等城市圈受益于数据中心热潮(2024年投资300亿美元),但农村地区如宫崎县因建筑业瓶颈破产率升12%。自民党承诺1万亿日元补贴地方基建,反对党则聚焦农村医疗与教育。选举结果将决定资源分配,若地方选民支持反对党,中央政策或向偏远地区倾斜。
选举对市场与消费者的影响显著。自民党若保住多数,日经225指数或因政策稳定性上涨,2024年已涨10%。若反对党崛起,短期市场波动可能加剧,2025年4月日经指数曾跌7.73%。投资者可关注自动化企业,但需警惕关税风险。消费者面临房价与服务成本上涨(2025年东京租金预计涨5%),但劳动力改革或带来薪资增长机会。
日本参议院选举是政治与经济的风向标。借鉴新加坡REIT市场的灵活政策,日本可通过税收优惠吸引外资,缓解劳动力危机。若自民党巩固优势,经济与外交将延续稳健路线;若反对党突围,改革步伐可能加快。无论结果如何,日本需在全球贸易战与国内老龄化夹缝中,找到平衡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