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9月5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非农数据简直是惨不忍睹,新增的工作岗位仅2.2万个,远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7.5万—8万个,同时前两个月的就业数据还被下修至2.1万。失业率则攀升至4.3%,为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比拜登任内时期动辄超过20万的就业数据,如今的增速甚至不到当时的十分之一。就在数据公布之后,民主党人迅速发动了舆论进行声讨,痛斥特朗普政府“正在破坏经济”,并称美国人已经无法承受这种“灾难性的政策代价”。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看似糟糕的数字未必就是灾难的预兆,相反,它们可能正好反映了特朗普的“MAGA 经济”正在按既定方向运行的逻辑。过去几个月里,联邦政府就业减少了9.7万人,仅在8月就减少1.5万个岗位,州政府也减少1.3万个。特朗普对政府规模的持续压缩。
他不仅削减了数百亿美元乃至数千亿美元的非营利拨款,还通过成立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进行裁员,这直接影响了“宗教、基金会、社团组织”等领域的用工。
同时,大批无证移民不断的被捕和遣返,他们原本广泛分布在建筑、运输、制造和农业等行业。8月西班牙裔群体就业减少了1.5万个,使得建筑业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负增长。
移民政策是导致就业数据的直接下降的主因,虽然数据惨淡,但它符合特朗普意图——减少对非法移民劳动力的依赖,迫使这些岗位未来由本土工人填补。
在制造业方面,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高企,部分制造企业因而缩减用工。今年以来制造业已经减少3.8万个岗位,仅8月就减少1.2万个。然而,数据同时显示,若不考虑因罢工影响的运输设备,制造业8月仍增加了约2,000个岗位。
换句话说,阵痛与成本上升的背后,确实显现出产业回流与结构调整的端倪。特朗普的重商主义政策在短期内制造动荡几乎是必然的,但其追求的长期效果并非全无逻辑。
当然,在这些宏观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在生活中挣扎的个体。27岁的 Alexa Mamoulides 在被裁员后,至今仍未找到工作。她在 Excel 表格里记录自己的求职经历:申请了111个职位,参加了14场面试,却始终没有结果。
49岁的单亲母亲 Nekia McNair 拥有12年的家庭护工经验,但连续几个月投简历,连面试机会都寥寥无几。加州的 Trick or Treat Studios 公司因关税账单暴涨至38.9万美元,只能被迫裁掉四分之一的员工。
这些案例还只是冰山一角,但却揭示了特朗普政策的宏大叙事是如何转化为普通人的钱包缩水与生活焦虑的。
面对这些数据,批评者会强调这些困境,并警告美国经济即将迎来硬着陆。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等机构的经济学家纷纷指出,当前的招聘速度“危险地接近停滞”,消费者支出可能随之下滑,拖累整个经济。
超过62%的美国人认为未来一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而在历史上,美国公众对就业前景如此悲观的时刻仅出现过四次。
然而,必须承认,特朗普所推行的并不是追求就业数量的扩张型政策,而是一次有意的结构性调整。他削减政府和非营利部门,打击非法移民劳动力,施压制造业回流,这些措施都在短期内制造出冰冷的数据和不安的情绪,但从政策目标角度来看,正是所谓“MAGA 经济”按预期运行的轨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普通美国人的痛苦就可以被忽视,也不能否认政策中的混乱与代价。但如果只把2.2万的新增岗位、4.3%的失业率、或是《纽约时报》连载的悲惨的失业故事看作“灾难”,那或许是对特朗普经济战略的误读。
真正的问题是,这样的结构性阵痛能否在未来转化为更健康的经济基础,还是会被无序的关税和市场不确定性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