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科技 >  制造未来?中国用AI人形机器人重塑工业文明
制造未来?中国用AI人形机器人重塑工业文明
流动的沙 来源: 2025-05-26 06:57
        
重点摘要
中国正在寻求通过新一轮产业革命:周日,中国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在杭州震撼登场……

周日(5月25日),中国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在杭州震撼登场,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CCTV 全程直播。当天,宇树科技的 G1 人形机器人在擂台上进行拳击、侧踢、反击、闪避,甚至在倒地后能够自主起身再次投入战斗。

这场比赛不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也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正以 AI 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为切口,将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制造业变革。格斗赛并非单纯娱乐节目,而是对未来产业结构、劳动力体系、技术能力构想的具象表达。

在上海一座的仓库中,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在操作员的控制下不断练习折叠T恤、制作三明治、开门等重复动作,每天运行17小时。

初创企业 AgiBot 的目标不仅是展示机器手臂的灵活度,更是为了收集大量用于训练 AI 模型的数据。它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进入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家庭,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

今年3月,中国领导人视察 AgiBot 的机器人时幽默地表示,这些机器人或许未来可以组建一支足球队。而不久前,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跳舞、快速移动和精准追踪等技术突破。

中国正在寻求通过新一轮产业革命——以 AI 赋能的人形机器人——来重新塑造制造业的生产结构和全球竞争力。

2024年,中国政府为该行业投入的资金超过200亿美元,并计划设立一万亿元人民币(约137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 AI 与机器人初创企业。

以深圳为例,当地已设立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 AI 与机器人产业基金,而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若达到采购和销售门槛,还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的补贴与免费办公空间。在硬件制造方面,中国能自产多达90%的关键零部件,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优势亦在显现。据美国银行证券的研究报告,截至2025年底,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平均材料成本将降至3.5万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降低至1.7万美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的组件由于依赖进口,成本将高达5至6万美元。而根据中国企业预测,国内人形机器人“阶梯式”的降本路径可能在未来二年内实现。

这一进程绝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本的堆砌,它还植根于对“具身智能”(embodied AI)技术的持续探索:既人形机器人的 AI 模型必须依赖“交互式数据”——机器人与物理世界的真实接触数据,这也是本次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的终极目的:为具身AI技术的实际落地提供丰富的验证场景。

这一趋势当然不仅在竞技舞台上,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已经落地。机器人初创企业魔法原子(MagicLab)已经开始在质量检测、物料搬运、装配等生产线场景中部署人形机器人。

其 CEO 吴长征表示,公司将重点部署 AI 模型如 DeepSeek、Qwen(阿里巴巴)与 Doubao(字节跳动),专注于打造更强大的机器人“认知中枢”。

然而,随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中国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指出,全国制造业就业人口高达1.23亿人,而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则警告称,机器人和AI的发展可能影响制造业70%的就业结构,进而导致社保缴费下降。

对此,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应建立 AI 失业保险制度,为被机器人替代的工人提供6至12个月的经济支持。北京创新中心 CTO 唐健则认为,机器人首先将取代那些“单调、危险和无人愿意做的工作”,如老年护理、物料搬运等。

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开始,一个制造业智能化、具身化、平台化的未来。从制造日用商品到制造AI智能体,中国正在用钢铁之躯和硅基大脑,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模型。

它不仅要让机器人行走在工厂、医院和家庭中,更要将它们作为推动社会整体结构升级的引擎。

相关资讯
标签: AI机器人制造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