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崩溃,表面看是蛮族入侵的武力颠覆,实则根植于财政的慢性崩塌。自耕农经济破产后,罗马无力维持忠诚的公民军队,转而依赖雇佣兵。北方的“蛮子”因酬劳不足,最终反戈一击,推翻了帝国。这段历史无需繁琐细节,追随金钱的轨迹,答案自现。
古罗马的财政崩溃源于自耕农经济的瓦解,土地集中导致农民破产,税收基础萎缩,军队成本却不断攀升。类似地,美国的财政危机也愈发严峻。截至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持续攀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大漂亮法案”通过大规模基建和减税刺激经济,却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赤字。2024年,联邦赤字预计超过2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已占联邦预算的显著部分,挤压了其他公共支出的空间。
与古罗马不同,美国的财政危机不仅源于国内支出失控,还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息息相关。美元霸权依赖于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但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的多元化结算(如欧元、人民币、印度卢比计价的原油交易)削弱了美元的垄断地位。此外,俄乌冲突中,美国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动摇了全球对美元清算体系的信任。
这种背景下,美国的财政压力不仅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流动性的逐渐流失。此事加密货币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新的工具。比特币等去中心化货币最初被视为对美元霸权的挑战,其链上支付的低成本和高效性威胁到SWIFT、Visa等传统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依赖的汇兑收入和息差利润,在加密货币的冲击下岌岌可危。
然而,华尔街展现了惊人的适应力。与其对抗新兴技术,美国金融巨头选择“拉拢或加入”。2023年后,华尔街迅速拥抱加密货币。USDC本身就是华尔街的亲儿子,进入2025年美国商务部部长旗下的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稳定币的发行商泰达(USDT的发行商)成立合资公司。2024年美国司法部挥动铁拳砸向华人加密首富赵长鹏,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币安悄悄收编,变相将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均纳入美元体系的轨道。
稳定币的收编成功堪称美元霸权的“护城河”。通过将加密货币的支付系统与美元挂钩,美国不仅保留了对全球流动性的控制,还通过稳定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流通,变相扩大了美元的货币供给,却无需支付利息。这种“无息扩张”让美国得以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汲取第三世界的美元流动性。例如,香港发行的港币稳定币,表面上是去中心化金融的创新,实则在联系汇率制下成为美元的“仆从”。
相比之下,中国对加密货币的谨慎态度使其错失了颠覆美元体系的机遇。出于对金融安全的担忧,中国限制了加密货币的发展,导致其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影响力受限。美国的这一战略,不仅化解了加密货币的威胁,还将其转化为巩固美元霸权的工具。
为应对财政危机,美国试图通过全球关税和稳定币战略重塑国际经济格局。特朗普政府提出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平均20%的关税,预计每年可带来6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一政策表面上是保护美国制造业,实则是对全球经济的“征税”。与此同时,稳定币的推广让美国得以在国际贸易中进一步放大美元的影响力。稳定币不仅替代了部分SWIFT功能,还通过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吸引了更多国家和企业使用美元结算。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没有代价。全球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导致国际供应链进一步割裂,推高全球通货膨胀率。稳定币的广泛使用虽然巩固了美元的地位,但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埋下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例如,稳定币市场的自我创造利息机制,可能导致流动性成本的自我膨胀,进而削弱美元的稳定性。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财政策略并未真正解决债务问题。36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单靠关税收入和稳定币的流动性汲取,远不足以填补财政鸿沟。相反,这些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促使其他国家加速“去美元化”,如中国推动的人民币互换机制和金砖国家间的非美元结算体系。
新罗马的危机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国内民粹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也在加剧财政困境。美国社会内部的分裂日益明显,保守派通过煽动民粹情绪,将非法移民和中国制造业塑造成“抢夺美国人工作”的替罪羊。然而,事实是,美国本土劳动力早已不愿从事低附加值的制造工作,制造业的转移也更多是全球化分工的结果,而非外部掠夺。
保守派支持特朗普上台,并非真正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而是为了推动有利于富人和军工复合体的政策——减税和增加军费。国会形同虚设,地方法院对联邦政府的掣肘被削弱,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更像是一个“实质独裁者”。马斯克等科技巨头在支持特朗普上台后,很快被边缘化,凸显了保守派对权力的冷酷追逐。与此同时,美国通过逼迫北约盟友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3%甚至5%,试图将军事负担转嫁给盟友,以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美国不仅通过关税和稳定币汲取全球流动性,还通过推高黄金价格诱导全球央行高价储备黄金。这种策略削弱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美国可能需要一场大规模战争来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正如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巩固了美元霸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悄然笼罩在新罗马的上空。
古罗马的崩溃始于财政的枯竭,最终毁于雇佣兵的反叛。新罗马——美国——正走在相似的道路上。财政危机、加密货币的兴起、全球关税与稳定币战略,以及地缘政治的冒险博弈,共同构成了这一危机的多重面向。
然而,与古罗马不同的是,美国拥有更强大的科技和金融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延缓危机的爆发。对加密货币、稳定币的驯服、关税的征收、黄金价格的操纵,都是美国试图延续美元霸权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治标不治本。36万亿美元的债务、国内民粹主义的撕裂、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都在侵蚀新罗马的根基。
历史的轨迹表明,金钱的流动往往决定帝国的命运。美国能否避免古罗马的悲剧,取决于其能否在财政改革、国内团结和全球合作中找到平衡。否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幽灵,可能真的会成为新罗马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