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深度分析 >  谷歌王者归来 打响全栈牌局
谷歌王者归来 打响全栈牌局
林天心 来源: 2025-11-28 01:26
        
重点摘要
谷歌凭借Gemini 3大模型、自研TPU芯片及全栈AI布局强势回归,市值飙升,重夺人工智能竞赛主导权。

自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全球科技圈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一夜之间,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话题变成了商业战场的主旋律。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竞赛中,谷歌一度显得手足无措——内部工程师公开质疑公司反应迟缓,连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也承认“我们错过了窗口期”。那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这家曾经定义搜索时代的巨头,似乎正在AI浪潮中掉队。

但到了2025年末,风向变了。

当Gemini 3正式亮相时,行业敏锐地察觉到某种转折。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不仅在权威排行榜上登顶,更在那些曾让竞品频频“翻车”的细节任务中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比如生成带文字的图像时不再拼错单词,或是在复杂科学推理中保持逻辑连贯。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恰恰是企业客户能否放心部署AI的关键门槛。就连OpenAI的创始成员安德烈·卡帕斯也坦言,Gemini 3“显然是一级大型语言模型”。来自对手阵营的认可,往往比自家宣传更有说服力。

然而,真正让市场震动的,并非一个模型的性能,而是谷歌整个技术体系的重新整合与外溢。过去十多年,谷歌自研的TPU(张量处理单元)一直默默运行在自家数据中心里,外界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可如今,这颗“沉睡的芯片”开始走向台前。先是Anthropic宣布将采购多达100万个TPU,交易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紧接着又有媒体报道,Meta计划在2027年将其数据中心接入谷歌芯片。尽管双方未予证实,但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Alphabet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内飙升近1万亿美元,软银因担忧竞争压力股价下挫,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超2400亿美元。

这一切的背后,是谷歌独有的“全栈”逻辑。它不像多数玩家那样只押注某一层:既不做纯模型公司,也不甘于只卖云服务。从底层芯片、云计算架构,到大模型、应用产品(比如广受欢迎的Nano Banana图像生成器),再到支撑这一切的海量数据——搜索、YouTube、Android构成的闭环生态,让谷歌在AI这场系统战中拥有罕见的纵深优势。相比之下,OpenAI仍需依赖微软的算力和外部数据授权,成本高、控制弱,战略回旋空间有限。

当然,这条路并非坦途。2023年初,谷歌将分散的AI团队统一划归DeepMind负责人德米斯·哈萨比斯旗下,意图集中火力突围。但初期并不顺利,一款图像生成产品因严重失误引发舆论风波。那时,DeepMind多年深耕的基础研究——比如蛋白质折叠——虽赢得学术界喝彩,却难以转化为财报上的数字。如今,随着战略重心明确转向“与OpenAI正面竞争”,团队稳定性成了关键。即便面对竞争对手开出的数百万美元年薪挖角,核心工程师大多选择留下。这种人才凝聚力,或许比任何技术指标都更能说明问题。

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第三季度悄然买入49亿美元Alphabet股票,被视为对谷歌AI战略的背书。CEO皮查伊在财报会上说:“我们采取了全面、深入的全栈式AI方法,而这正在奏效。”这话听来克制,却底气十足——其云业务第三季度营收达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创近年新高。虽然整体规模仍排在AWS和Azure之后,但AI正成为吸引新客户的核心引擎。

不过,短板依然明显。消费者端,Gemini应用虽号称有6.5亿用户,但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月下载量仅为7300万次,远低于ChatGPT的9300万次。用户习惯的建立需要时间,品牌认知的差距更非一朝一夕能弥合。而在企业市场,谷歌的AI渗透率仍落后于微软和Anthropic。后者凭借灵活的合作策略,在政企客户中建立了独特信任。

 

另一个现实制约在于TPU的使用方式。与英伟达GPU可广泛部署不同,谷歌芯片目前只能通过其云平台调用。这意味着客户一旦采用,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封闭生态。有观点认为,这种“绑定”在过去可能是劣势,但在算力极度紧缺的今天,反而成了稀缺资源的象征——只要性能足够强、成本足够低,头部客户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锁定。毕竟,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活下去比“自由”更重要。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监管层面。此前,美国司法部对谷歌的反垄断诉讼一度剑指业务分拆。但随着AI竞争白热化,监管者开始重新评估:在一个由OpenAI、Anthropic等新势力主导的未来里,是否还需要一个强大的本土巨头作为制衡?最终,谷歌避开了最坏结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新兴对手的存在,让它从“垄断者”重新被定义为“不可或缺的竞争者”。

今天的谷歌,早已不是那个被动防守的搜索公司。它正以芯片为矛、云为盾、数据为粮、模型为旗,构建一套完整的AI基础设施体系。Forrester的研究指出,所谓“谷歌在AI时代衰落”的论调,早已脱离现实。Gemini 3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掌控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

胜负尚未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曾被唱衰的巨人,已经醒来。而且这一次,它不再只是参与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相关资讯
标签: 谷歌芯片OpenAIGe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