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个很多西方人都不相信的事:中国的制造业效率,真的是全方位碾压美国。而不只是靠补贴补出来的虚假强大。 西方主流媒体都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美国。知名经济学者单伟建就在质疑这个观点,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却不高效?逻辑上不通呀。
实际上呢?根据他的统计,一名中国工人的实体产量是美国工人的2-3倍。 先看成绩单: 中国现在占了全球制造业30%的产值。造船、电动车、锂电池、无人机、太阳能板,这几个硬核领域,中国产量直接占了全球三分之二。 2024年全球装了一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全是中国装的,机器人密度比美国高50%。中国已经有3万多家智能工厂,还有那种7天24小时不亮灯、一个人都没有、全自动的“黑灯工厂”。特斯拉上海工厂,一个工人一年能造的车,是美国加州工厂的2.4倍,同样付出一美元的成本,中国工人产出是美国工人的14倍! 可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学术论文都说:中国制造业工人效率只有美国的个位数百分比。这不就矛盾了吗?中国产量全球第一,怎么效率反而低得可怜?这效率难道是假的?
不是假的,是算错了! 错在哪儿?这里有两点:
第一,很多人把“设计公司”和“制造工厂”混在一起算。苹果、英伟达这种公司,自己不造东西,光画图、写代码、做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真正造东西的富士康、台积电,才是干苦力活的。苹果一个员工“产值”几百万美元,富士康才几万美元。于是美国把苹果这种“无工厂公司”也算进制造业,数据一下就变好看了。中国统计口径严,只算真正在工厂里干活的人。这就好比把作家和印刷工人放一起比收入,当然作家赢,但你能说印刷工人手艺差吗?
第二,价格差没算对。同样一吨钢,中国卖400块,美国能卖700块,因为有高关税。 同样一辆特斯拉Model 3,中国卖20多万,美国卖30多万。用钱来算产值,美国天然占便宜。但如果你用“实物”算——造了多少吨钢、多少辆车、多少块太阳能板——中国工人平均是美国工人的2.4倍!单伟建挑了5个实体行业对比(造船、钢铁、电动车、太阳能板、水泥),全部用上市公司真实年报算的: 每人造船吨位:中国是美国的2-3倍,每人产钢:中国是美国的3.2倍,特斯拉上海和加州工厂同款车:上海工人产出是加州的2.4倍,太阳能板:中国工人产瓦数也是美国的2倍左右,平均下来,中国工人实物产出=美国2.4倍!就算用钱算(没调价格差),中国也领先1.2倍。
那为什么美国工人工资是中国5-6倍? 因为美国整体经济发达,服务业薪资水平将整体薪资带高了。不是制造业工人牛,而是他们的医生、律师、程序员、华尔街交易员们,把整体工资拉上去了。上海特斯拉工人产出是美国2倍,工资却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企业赚翻了,所以才拼命来中国建厂。
还有个狠的:美国对这些行业几乎都加了超级高关税,把中国货挡在门外。结果美国国内价格被硬生生抬高,工厂效率反而越来越低。美国钢铁这几年因为有关税保护,工人每小时产钢量反而掉了32%!
我认为呢?中国制造业的效率不是幻觉,是真遥遥领先。美国把制造外包给中国,自己专心做设计、品牌、营销,这是聪明的分工。现在硬要“再工业化”、逼苹果回美国造手机,只会把美国工人塞进一个他们并不擅长的、低效率的岗位,最后大家都变穷。 中国也在往高端爬,把低端制造往越南、印尼转,这条路美国、日本都走过。两国最好的结局,还是各干各擅长的:中国继续当“世界工厂”的最强技术工人,美国继续当“世界设计师”的最强大脑。硬要脱钩,大家一起吃瘪。好了,今天的干货就到这儿。你信中国制造业其实效率更高了吗? 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