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股票 >  并购热情熄火,特朗普新政下的“交易寒冬”
并购热情熄火,特朗普新政下的“交易寒冬”
股海柠檬精 来源: 2025-03-27 01:14
        
重点摘要
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监管不松、关税反复、审批变数频出,企业纷纷叫停或推迟交易。

年初,华尔街一片振奋,投行和律师事务所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一场由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所点燃的“并购大年”。

降税、放松监管、鼓励制造业回流……这些被视为利好并购市场的政策,让人们以为2025年会成为“交易之年”。

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剧本展开。

并购不增反降,市场情绪大变脸

摩根士丹利、瑞银、Kirkland & Ellis等多家并购领域重量级玩家近期均表示:交易热潮没来,反而陷入观望期。

高盛甚至将年内美国并购交易增速预测从25%大幅下调至7%。

根据彭博数据,截至3月25日,今年全球并购总额为5900亿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但这主要得益于Alphabet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320亿美元)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出售交易(超过60亿美元)等个别大单的“撑场”,整体交易活跃度仍不及预期。

政策预期反转,信心急转直下

市场原本押注特朗普将带来“友好并购周期”,毕竟他在竞选期间承诺放松监管、刺激企业投资。但上任后,特朗普政府的实际政策却引发了新的不确定性。

包括对大型交易仍采取严格审查态度、美联邦通信委员会甚至威胁封杀鼓励“多元与包容”的并购方,加之关税政策反复、地缘政治风向多变,使得并购交易难以预测、难以定价、难以落地。

一位华尔街资深并购律师如是形容:“你今天打印好董事会材料,第二天就得推翻重写。”

多方受挫:从投行到私募,从IPO到并购基金

投行自然是首当其冲。奥本海默已下调对高盛、杰富瑞等并购大行的评级;Evercore、Lazard等专注咨询的公司今年股价跑输大盘。

私募机构的压力也在加大。市场对高杠杆并购交易的融资热情下降,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溢价回报,导致多项原本计划上市或出售的资产被推迟或搁置:

Court Square叫停了旗下仿制药企业的出售交易;

德国药企Stada原计划15亿欧元的IPO被迫延期;

Rosebank取消了一笔2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Genesys推迟上市计划;

Adevinta的60亿欧元再融资案由私募信贷接盘。

巴克莱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Jeremy Hazan直言:“市场不愿冒险,很多交易被拖着走。”

唯一亮点:特朗普“点头”的交易正在推进

尽管整体低迷,但并非完全没有亮光。

BlackRock在3月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李嘉诚旗下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门户港——该交易被视为特朗普“让美国控制关键通道”的一部分;

台积电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

阿布扎比也被曝将支持特朗普推动的AI与能源基础设施计划。

这些交易共通点在于:它们都有白宫的隐性背书。而在政策不确定性极高的时期,这种“带章交易”反而更容易通过审批。

并购寒冬,真的会持续吗?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总统换届第一季度的并购表现向来波动大。例如2001年跌幅达60%,而2021年拜登上任时则上涨三分之二。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的不安主要来源于政策的“难以预测”,而非缺乏资产或资金。

“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等待更明朗的环境与更确定的路径。

正如某华尔街合伙人所说:“我们只是没想到,这100天变化能有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