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投资者悲观情绪加剧。截至7月14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55%,创近两个月新高;30年期收益率达3.111%,20年期为2.56%,短期品种如两年期和五年期也小幅上涨。这一趋势凸显市场对日本经济前景的忧虑,尽管政府此前认为无需特别应对,但通胀、关税等因素正为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增添变数。
通胀高企是核心推手。日本1月核心消费者通胀率达3.2%,为19个月最高,远超央行2%的目标,引发加息预期升温。经济景气指数同步恶化,日本政府于7月7日将5月经济评估下调至“恶化”,这是约五年来首次,释放衰退信号。民生领域同样承压,“米荒”问题突出:2020年至2023年,大米产量减少超60万吨,2023年收成仅661万吨创历史新低。短期因素如高温减产,叠加长期政策失误——政府实施近50年的“减产政策”缩减种植面积,导致供需失衡推高价格。尽管旅游恢复被视为诱因,但其影响有限,更深层问题在于政策僵化。
外部挑战进一步放大风险。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全面关税提高至25%,冲击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这恰逢7月20日参议院选举关键节点:125个议席将角逐,包括74个选区议席和50个比例代表议席,以及东京补选一席。执政党联盟领袖石破茂强调需保住多数席位,但经济议题成焦点。作为G7中通胀最高国,执政党主张发放2万日元现金应对物价上涨,反对党则力推减税,前者担忧政府赤字增加。选举议题还涉及关税和移民政策,部分小党抛出“日本优先”主张排斥全球主义,虽难成主流,却可能分散大党票仓。
从经济理论看,国债收益率上行往往预示市场对政策可信度的质疑,若选举结果削弱执政联盟主导权,政策拉扯将加剧不确定性。去年众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已失过半优势,选民“以脚投票”表达不满。如今,通胀和关税双重压力下,若反对党席位扩大,内阁治理难度陡增。石破茂的多数席位目标,实则是维持政策连续性的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