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商品 >  转向巴西大豆 美国大豆农民哭了
转向巴西大豆 美国大豆农民哭了
奥派中国 来源: 2025-04-22 11:06
        
重点摘要
美国大豆农民面临高生产成本、债务增加和破产风险。2018 年,农民破产数量创十年新高,2024 年农场贷款违约率激增四倍。当前高通胀和利率加剧了财务压力。​

中国增加向巴西购买大豆对美国大豆农民的影响是显著且多方面的。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进口国,在 2024 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价值约 128 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的 50% 以上。然而,随着中国转向巴西购买大豆,美国对华出口量急剧下降。早在 2018 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 25% 关税,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从 2017 年的 3170 万吨骤降至 2018 年的 820 万吨,减少了 74%。近期趋势同样不容乐观,2024 年 1-11 月,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占比已从 2016 年的 40% 降至 18%,而巴西的占比从 46% 增至 74%。到了 2025 年 4 月,中国采购了至少 240 万吨巴西大豆,相当于其月度加工量的三分之一,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在持续降低。美国大豆协会估计,当前中国对美大豆 60% 的关税将导致美国大豆农民每年损失 59 亿美元。在 2018-2019 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民因出口减少和价格下跌损失约 110 亿美元。​

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大豆使得美国大豆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受到严重打压。2018 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出口价格下降 7.9%,而巴西大豆价格因需求增加上涨 9.7%。当前,巴西大豆价格(每吨 420 美元)低于美国(每吨 451 美元),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大豆的竞争力。由于中国市场萎缩,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严重。2019 年,约 1300 万吨本应出口中国的大豆滞留国内,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到了 2025 年 3 月底,仍有 60 万吨美国大豆未发货,面临取消风险。​

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 2023 年对华出口量增长 40%,达到创纪录的 27.37 亿蒲式耳,而美国对华出口下降 12%。中国对巴西大豆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024 年 73% 的巴西大豆出口流向中国。贸易战后,中国持续投资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其供应链能力。巴西大豆生产面积因中国需求而扩大,且部分土地可一年双收(大豆和玉米),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相比之下,美国大豆农民的市场份额难以恢复,2024 年中国在美国大豆出口中的占比仅为 48%,为 12 年来低点(贸易战年份除外)。​

面对困境,美国农民尝试开拓其他市场,如欧盟、墨西哥、埃及和东南亚。自 2020 年后,非中国市场的出口增长了 30%,但全球需求仍不足以完全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2018-2019 年,美国通过市场便利计划(MFP)向农民提供约 250 亿美元补贴,大豆农民获每蒲式耳 1.65-2.05 美元的补偿。然而,补贴未能完全抵消损失,且被批评分配不均,未能有效支持最受影响的地区。此外,美国农民可能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向玉米等作物。预计 2025 年春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以应对低价和需求下降。​

中国通过降低生猪饲料蛋白标准和增加国内大豆生产,试图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虽然其大豆进口总量仍庞大(2024 年为 1.05 亿吨),但未来增长可能放缓,这将影响美国和巴西。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 125% 关税,中国报复性关税达 135%,包括对美国大豆的 60% 关税。这进一步推高美国大豆成本,促使中国加速转向巴西。美国大豆农民面临高生产成本、债务增加和破产风险。2018 年,农民破产数量创十年新高,2024 年农场贷款违约率激增四倍。当前高通胀和利率加剧了财务压力。​

在美日贸易谈判中,日本寻求降低美国对日商品的 24% 关税和汽车 25% 关税,可能需承诺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如大豆。若日本增加美国大豆采购,可能部分缓解美国农民的压力,但日本市场规模远小于中国,难以完全抵消损失。​

中国转向巴西购买大豆对美国大豆农民造成严重经济打击,包括出口量锐减、价格下跌、库存积压和市场份额永久性流失。短期内,政府补贴和市场多元化缓解部分压力,但效果有限。长期来看,美国大豆农民需应对中国需求放缓、巴西竞争加剧及贸易战不确定性,行业前景充满挑战。日本若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可能提供一定支持,但不足以扭转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