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动作频频,彰显AI全球化布局的野心。阿里云宣布新增巴西、法国、荷兰数据中心,扩建全球算力版图。目标直指未来十年:不只追赶OpenAI、谷歌,更要通过开源生态、算力网络和垂直场景,重塑全球AI格局。
在中美欧三极分化的赛道上,阿里以开源为矛、算力为盾、应用为箭,试图从“技术跟随者”变“生态主宰”。
阿里云的全球扩建,是AI野心的“硬件脊梁”。云栖大会宣布在巴西、法国、荷兰设立新云计算节点,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迪拜数据中心。这不是简单扩张,而是为AI算力服务的战略棋局。巴西节点锁定拉美电商,法国和荷兰辐射欧洲企业,亚洲扩建巩固本土根基。全球AI算力缺口20%,英伟达GPU供不应求,阿里云新增数百万服务器,覆盖高密度GPU集群,支持Qwen训练和企业部署。
阿里云全球副总裁李津称:“AI是洪流,我们要筑坝蓄力。”
未来十年,阿里云计划覆盖30国,算力占比全球20%,挑战AWS的40%霸权。巴西或成拉美AI枢纽,法国节点对接欧盟中小企业,亚洲保持本土优势。独特观点是,阿里云像“AI丝绸之路”,输出中国AI标准,2035年或让阿里从算力供应商变全球AI“基建王”。
中国的算力扩张,像“AI丝绸之路”,输出技术与生态,2030年或占全球算力25%,挑战AWS的40%霸权。中国算力布局像“数字驿站”,不只卖服务,还输出标准,2035年或让中国从AI基础设施供应商变全球“基建王”。
美国AI巨头的算力战略,则以性能为核心。OpenAI、Anthropic、xAI和Google加大数据中心投资,2025年总计超500亿,估值破万亿。AWS和Azure占据全球云市场60%,新增美国和加拿大节点,专注GPU集群优化,支撑GPT-5、Claude等闭源模型。
美国算力的优势在于规模与技术:单中心GPU密度高30%,训练效率领先。但闭源模式让生态封闭,开发者仅占全球30%,中小企业接入成本高50%。Google的TPU集群和xAI的X平台数据整合,让美国在性能上领先10%。
欧洲的算力布局,走伦理与平衡路线。DeepMind和Mistral依托欧盟AI法案,强调透明与隐私,新增德国和瑞典数据中心,服务本地企业。欧洲算力投资2025年达100亿,占全球15%,但受GDPR约束,创新速度慢20%。法国OVHcloud和德国Hetzner扩建绿色数据中心,吸引AI初创,客户增40%。欧洲的优势是合规与信任,中小企业青睐本地化算力,成本降15%。但碎片化是软肋:各国数据主权要求导致孤岛,跨国协作效率低30%。
阿里云的巴西和法国节点,避开美国壁垒,服务“一带一路”沿线,预计2025年交易额破100亿。印度和东南亚成为新战场,AWS和阿里云竞相布局,客户争夺战加剧,2025年印度AI市场增50%。
阿里云的全球扩建,像中国AI的“出海宣言”,以开源和场景抢占先机。2035年,全球AI市场或达3万亿,算力是命脉,谁能平衡性能、生态与合规,谁就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