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街还在纠结美国股市是否已经“触底”,以及美国经济到底是在增长还是在下滑时,另一个被忽视却愈加紧迫的问题正浮出水面——美国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正在耗尽自己的“最后一滴油”。
疫情后的“高储蓄、高消费”幻象正在迅速破裂。数据显示,美国人的储蓄率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信用卡和“先买后付”(BNPL)等债务工具来维持日常消费——甚至是食品。
费城联储的数据显示,仅缴纳最低还款额的信用卡账户比例已升至历史新高的10.75%(2024年Q3)。与此同时,信用卡逾期率也显著上升,30天以上未还款的比例从疫情低点的1.57%跃升至3.52%,翻了超过一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次级信用”发卡机构(如Capital One和Discover)目前的坏账率已接近金融危机时期水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债务压力下捉襟见肘,信用卡总余额也不断刷新纪录。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循环余额高达6450亿美元,较2021年低点增长超过50%;总余额已突破9140亿美元大关。
银行也开始“收紧钱袋子”。在信用表现恶化的背景下,银行提高了授信门槛,减少新卡发放数量,导致新增卡用户数量下降,虽然余额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高利率持续抑制房地产交易。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平均每季度房贷发放额仅为550亿美元,相比2021年高峰时期的2190亿美元大幅缩水,反映出住房市场的“冻结”状态。
除了宏观经济数据之外,从企业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能嗅出一丝寒意。无论是沃尔玛、塔吉特、Best Buy,还是更依赖中低收入消费者的Dollar General,高管们普遍指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正在快速恶化。
Kohl’s CEO 坦言:“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可自由支配的消费空间了。”
Dollar General 高层更直白地说:“中高收入人群也开始‘向下消费’,我们看到这一趋势正在加速。”
AutoZone 表示:“除非消费者信心改善,否则可选消费品类将持续承压。”
而高端市场虽然目前仍较稳定,但Prada、Viking等品牌也开始提及高收入群体支出出现“初步疲软”迹象。更有趣的是,跟踪低收入消费者相关股票的指数在2024年反而上涨了3%,表现优于中高收入组,显示出市场预期的变化。
在这场消费疲软风暴中,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关键变量。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家庭食品支出价格上涨接近30%。其中鸡蛋、肉类和鱼类的涨幅尤为明显。
美银的数据还发现,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出现分化趋势:要么去折扣店采购,要么分批、小额购物以降低压力。与此同时,高收入家庭受益于工资增长和股市上涨,在短期内仍维持一定支出能力。
不过这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若按美国银行(BofA)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股市波动剧烈,高净值家庭持有的股票财富或将缩水3万亿美元,这也将对其消费造成冲击。
值得玩味的是,这一切发生在美国即将进入2025年选举周期之际。市场出现一种声音:特朗普是否有意“引导经济放缓”,将衰退归咎于拜登政府,然后再以刺激政策重新激活经济,以助力自己的选情?
无论这是否属实,有一点是明确的:一旦美国消费者彻底撑不下去,这将成为下一次经济衰退的导火索。毕竟,消费者支出占美国GDP的近70%,其韧性与否直接决定了经济是否还能维持增长态势。
也不是所有消息都悲观。BofA最新消费报告显示,2025年2月美国居民信用卡和借记卡人均支出环比微升0.3%,零售销售表现略好于预期。政府退税季节也为居民带来了一些短期现金流的缓冲。
不过,从趋势来看,中低收入人群的“资金弹药”正在快速消耗。而当这个群体无力维持基本消费时,消费动能将真正熄火。
从信用卡透支到食品支出分化,从企业财报到宏观数据,一幅美国消费者“强弩之末”的画像愈发清晰。而在高利率、高物价与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下,能否守住消费基本盘,将成为美国能否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
如果说疫情后靠储蓄和补贴撑起的消费繁荣是一场幻觉,那么2025年,或许就是这场幻觉彻底破灭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