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原本寄望用加关税来换贸易协议,结果却是谈不拢、到处碰壁。
对加拿大:钢铁关税让气氛僵掉
6月,特朗普突然宣布把加拿大钢铁关税翻倍,毫无预警。加拿大本来就和美国在谈判,但这一加税直接把谈判气氛搞僵。特朗普甚至公开说我切断了谈判,还威胁要一周内通知新的惩罚性关税。
加拿大被逼急了,先宣布要征数字服务税(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结果又在周末临时撤回,说好吧我们再谈。
谈不拢的核心问题是美国要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美国也要加拿大在乳制品等关税上让步。美国要更多市场准入,但加拿大要保住国内产业保护。
对韩国:新政府上台,谈判也卡着
韩国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加紧谈判,希望搞定汽车、钢铁和铝关税的减免。但美方又嫌韩国对美国电商如谷歌、Coupang等的监管法案太严。
六月底韩国新任贸易部长访美时,双方就这个数字贸易问题谈了,但没有结果。因为美国想要韩国在关税上大幅让步,但自己又要插手韩国的数字法规。两边都难妥协。
东南亚:不想在美中之间选边
美国还在和越南、柬埔寨谈判,要求他们降低对美关税和壁垒。但更苛刻的是,美国要求这些国家对抗中国。不允许中国公司绕过美国关税在他们国家设厂、转口到美国。自己也要对中国商品设关税。
问题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严重依赖出口,而且美中都是大市场。“让我们选边站?没那么简单。”一个亚洲官员说得很直接:这些要求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答应。
欧洲谈判也遇阻
美国和欧盟在谈一个所谓对等贸易协议。有媒体曝光的草案显示,欧盟可能在多个政策上让步。结果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刻出来泼冷水:“某些属于欧盟主权决策的领域是绝对碰不得的。”也就是说:买点东西、改点关税可以谈,但欧盟法律制度别想动。
简单说,美国想谈的不只是关税,还想改变欧洲的一些标准和规定。欧盟在说,你想多了。
共和党人也看不懂自家策略
就连一些共和党参议员都觉得特朗普政府的谈判策略混乱。
在一次听证会上,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质问美国商务部长:“你们到底是不是在追求对等?”
因为美方谈判代表还说不一定同意所有领域都零关税,让人越听越糊涂。之后肯尼迪说:“听完之后我更糊涂了。”
核心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内部自己都没有统一的谈判底线和策略。
各国有各国难处
特朗普的计划是:“我先用高关税威胁你们,让你们乖乖签协议,削减对美贸易顺差。”
但问题是各国也有自己的政治压力,不可能全都轻易让步。美国在谈判中不断加码、增加新关税项目,反而让对手更警惕。谈判目标多、要求高,但内部协调混乱,外部信号不清晰。结果是谈一个崩一个,进度远远落后于90天90个协议的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