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重申要推进“俄资产援乌”计划时,手握2000亿美元俄罗斯央行资产的 Euroclear 终于亮出了“红牌”。
这家比利时清算巨头的首席执行官瓦莱丽·乌尔班在致欧盟的警告信中直言不讳:布鲁塞尔试图以冻结俄资产为抵押向基辅发放“赔偿贷款”的举动,本质是“没收中央银行储备,破坏法治”,而这将给欧盟带来长期难以磨灭的声誉灾难与金融阵痛。
这场围绕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的博弈,自2022年乌克兰冲突升级后便埋下伏笔。欧盟将这些俄罗斯央行资产交由 Euroclear 托管,如今却计划打破“托管中立”原则,通过金融操作将资产收益甚至本金转化为对乌援助。
在布鲁塞尔的话术体系中,这并非“没收”,而是合理的“赔偿支持”,但乌尔班的警告戳破了这种修辞:主权财富基金与各国央行已将此视为危险信号,一旦开此先例,西方金融体系长期标榜的 “资产安全” 承诺将彻底失效。
对欧盟而言,此举的短期诱惑显而易见。在对乌援助压力与自身财政紧张的双重挤压下,2000亿美元资产如同“送上门的蛋糕”,既能缓解对乌资金缺口,又能避免向本国民众加征新税引发政治反弹。
但 Euroclear 的测算显示,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将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会将欧盟债务重新定义为“高风险资产”,导致各国政府借贷成本长期攀升,仅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每年就可能多支付数十亿欧元利息——这对于债务率本就高企的欧盟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尖锐的矛盾出现在欧美协同的裂痕中。正当欧盟紧锣密鼓推进资产挪用计划时,美国提出的乌克兰和平新倡议给其浇了一盆冷水。特朗普政府对俄乌和谈的乐观表态背后,是德国《商报》披露的关键细节:美国方案可能要求欧盟偿还任何被挪用的俄资产。
这种立场差异让欧洲官员陷入两难。若坚持挪用,可能与美国产生外交摩擦并承担后续赔偿责任;若中途放弃,则既无法向基辅交代,也会暴露欧盟内部决策的摇摆性。
俄罗斯的反制威胁从未停歇。莫斯科始终将资产挪用定义为 “彻头彻尾的盗窃”,俄外交部多次警告,此举将彻底摧毁全球对西方金融机构的信任。更具威慑力的是,俄罗斯官员暗示可能采取对等措施,包括审查欧洲企业在俄资产、限制能源出口等。
有分析指出,若欧盟强行推进计划,俄罗斯可能中断对欧天然气供应,而这对于仍依赖俄能源余温的东欧国家而言,将是冬季能源危机的重演。
这场博弈的本质,早已超越单纯的资金分配争议。乌尔班在警告信中强调的“法治破坏”,直指全球金融体系的根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中央银行储备资产的不可侵犯性是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原则之一。
即便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苏也未敢轻易触碰对方央行资产。如今欧盟的尝试,被国际金融协会批评为“打开潘多拉魔盒”:若主权资产可被随意挪用,发展中国家可能加速抛售欧元资产,转向人民币、黄金等更安全的储备形式,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遭受重创。
目前,Euroclear 已放出“起诉欧盟”的狠话,这意味着这场争议可能进入司法程序,而漫长的诉讼过程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欧盟内部也出现分歧,德国、荷兰等国担心引发金融动荡,对计划持保留态度;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则力推尽快落地。冯德莱恩的“强硬表态”能否压过内部疑虑与外部警告,仍是未知数。
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围绕2000亿美元资产的角力已经留下了深刻印记。正如一位资深国际金融律师所言:“欧盟想要的是短期的援助资金,失去的可能是长期的金融信任。当规则可以被随意改写时,没有哪个投资者会是安全的。”
而这种信任的崩塌,或许比任何债务危机都更难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