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特朗普说要治通胀 怎么越治越涨?
特朗普说要治通胀 怎么越治越涨?
林天心 来源: 2025-11-28 08:58
        
重点摘要
特朗普承诺降低生活成本,却因加征关税、发债式补贴和50年房贷等政策加剧通胀与住房负担,民调显示多数民众对其经济治理深感不满。

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发现自己正深陷一个他曾信誓旦旦要解决的困局: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去年竞选时,他向被通胀压得喘不过气的选民承诺,一旦当选,将“迅速压低价格,让美国重新变得负担得起”,尤其要大幅削减能源和电费。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自他上任以来,通胀不降反升,从2024年的2.9%涨到了3%。民众的失望迅速转化为愤怒。最新民调显示,64%的人不满他对经济的处理,68%的人认为他在应对通胀上彻底失败。

面对质疑,特朗普的第一反应仍是熟悉的否认。“我们没有任何通胀,”他月初还坚称,“杂货价格正在大幅下降。”可老百姓每天在超市里看到的牛肉、牛奶和电费账单,显然不是这么回事。眼看谎言难以服众,他不得不拿出几项“政策”来应对。可惜这些方案不仅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火上浇油。

比如,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钟爱的关税武器。尽管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确实抬高了消费品价格,但他并未选择全面撤回,只是象征性地降低了咖啡、牛肉等少数食品的税率。取而代之的,是他提出用关税收入给每个家庭发2000美元“红利”支票。听起来很美,但问题在于:政府收上来的关税根本不够发这笔钱。这意味着,所谓“红利”实际上要靠财政赤字来填补——等于往已经过热的经济里再灌几千亿美元的刺激资金。这非但压不住通胀,反而可能让它烧得更旺。

医疗领域的情况如出一辙。随着《平价医疗法案》的多项补贴年底到期,无数美国人即将面临保费暴涨。这是一个牵涉保险结构、风险池平衡与公平性的复杂难题,但特朗普显然没耐心细究。他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废除法案,直接发钱,让大家“自己去谈更好的保险”。可一位55岁、患有糖尿病的普通人,光靠这点现金,真能买到负担得起的保障吗?更可能的结果是,高风险人群被市场拒之门外,医保体系进一步撕裂。

住房问题同样棘手。近年来租金飞涨、首次购房者望房兴叹,根源在于供应短缺——建筑成本高、利率压制二手房流通、地方审批严苛。但特朗普的新招数却完全绕开了这些症结,转而力推50年期房贷。乍看之下,月供降低似乎减轻了压力,可代价是利息总额几乎翻倍。一笔35万美元的贷款,选择50年期比30年期多付约35万美元利息,15年后本金几乎没怎么减少,经济实质上和租房相差无几。更讽刺的是,这种政策只会刺激更多人进场买房,进一步推高房价,让原本就买不起房的人更加绝望。

说到底,特朗普这些举措更像是政治上的应急表演。他知道选民把生活成本的账算在他头上——毕竟当初承诺得太满。于是他急于拿出“看得见”的动作,哪怕这些动作逻辑不通、效果可疑。但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靠发钱和延长债务周期掩盖结构性问题,终将付出更大代价。民主党在最近的地方选举中正是靠着猛攻“生活成本危机”大胜,而如今特朗普的种种做法,恐怕正亲手为对手递上新一轮攻势的弹药。

相关资讯
标签: 特朗普关税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