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科技 >  浏览器革命 或许只是OpenAI的华丽自救?
浏览器革命 或许只是OpenAI的华丽自救?
林天心 来源: 2025-10-23 05:44
        
重点摘要
OpenAI推浏览器Atlas,看似革新,实为商业化之举。面对巨额亏损,公司正以产品积累数据与收入,从实验室逐步转向科技巨头模式。

当山姆·奥特曼说“你的浏览器已经过时了”,语气里带着那种熟悉的、近乎救世主般的笃定。他口中要颠覆的,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入口——浏览器。而OpenAI开出的药方,是ChatGPT Atlas,一款把AI聊天机器人嵌入浏览体验核心的新工具。听起来很震撼,对吧?可当你真正打开它,却发现所谓的“革命”有点似曾相识:点击一个按钮,ChatGPT就在侧边弹出来,像极了你在Chrome里新开一个标签去访问它的网页。它能记住你最近看过的食谱,帮你规划假期,甚至替你点外卖。这些功能本身不差,甚至挺酷,但问题在于,它们早已分散在现有的产品中——所谓的“智能体”模式,几个月前就已经是ChatGPT的独立功能,而“记忆”也并非什么新玩意儿。Atlas所做的,更像是把已有能力打包,放进一个专属壳子里,披上“重塑互联网”的外衣。

这背后,与其说是技术野心,不如说是生存压力。OpenAI的叙事一直很动人:非营利架构、造福全人类的使命、用超级智能治愈癌症、改变教育。可现实是,构建这些强大模型的代价高得惊人。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就亏掉了数十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烧钱速度将达到1150亿美元。在这种重压下,光靠讲未来故事已经不够了。于是,我们看到OpenAI的动作越来越像一家传统科技公司:推出界面酷似TikTok的Sora 2,预告允许生成成人内容的更新,和苹果前设计大师合作搞硬件,推出能在对话里直接下单的“即时结账”,现在又杀入浏览器战场。这些布局,几乎就是Meta、亚马逊、谷歌和苹果走过的老路——社交、电商、搜索、设备,一个都没落下。

但尴尬的是,OpenAI还没真正想清楚怎么赚钱。Sora和Atlas目前都没有广告,奥特曼嘴上说“不排除未来可能”,可计算成本却像无底洞,尤其是视频生成和全网代理这类高耗能操作。眼下,这些产品更像是数据采集器。用户在Atlas里的每一次点击、搜索、停留,都可能成为训练下一代AI的养料。谷歌靠Chrome和搜索积累了数十年的用户行为数据,如今OpenAI也想通过浏览器这个入口,复制这条数据闭环。它嘴上说的是“让AI惠及更多人”,实际上也在不动声色地为未来铺路——更多数据、更多场景、更多变现可能。

整个行业其实在往同一个方向走。谷歌把Gemini塞进Chrome,Anthropic为Claude做浏览器插件,苹果和Meta也在系统层面深度整合AI。Meta甚至宣布,要用用户和AI的私聊内容来投广告,引发一片争议。在这样的浪潮里,OpenAI的浏览器并不孤单,而是一种必然。奥特曼曾半开玩笑地说,等做出通用智能,就让AI自己去想怎么赚钱。可在这之前,他只能回头向硅谷前辈们取经——用产品、订阅、广告和硬件,一点点攒出通往未来的门票。曾经那个打破规则的实验室,如今正一步步穿上科技巨头的外衣。理想很宏大,但账单很现实。当“治愈癌症”的愿景撞上季度财报,再激进的革命者,也不得不学会在旧世界里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