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席卷办公软件的今天,一家只有52人的小公司,正悄悄改写行业规则。Gamma,这个2020年由前投行人士格兰特·李和两位伙伴创立的工具,最初只是源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职场痛点:做PPT太费时间了——人们花大量精力调整字体、对齐图片、美化排版,却无暇打磨真正重要的内容。
于是他们想,能不能让AI来干这些“移动像素”的活?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结构清晰、设计精良的演示文稿,甚至还能一键产出社交媒体帖文或简易网站。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如今已长成一棵估值21亿美元的参天大树。
就在最近,Gamma宣布完成68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硅谷顶级风投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不仅早已盈利,而且运营极为克制——上一轮融到的1200万美元至今一分未动。创始人曾坦言,他们从一开始就希望Gamma能“自我造血”,不被资本节奏绑架,只为在关键时刻握有选择权。
这种克制背后,是实打实的市场认可。目前Gamma拥有约7000万用户,其中超过60万人愿意为其付费,年收入已达1亿美元。对比传统SaaS公司动辄数百人的团队规模,Gamma仅靠52名全职员工就撑起了整个业务,效率之高,在当前烧钱成风的AI创业圈里堪称异类。
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王莎拉是Gamma的忠实用户。她曾多次试图参与公司早期融资未果,这次终于如愿领投。在她看来,Gamma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你脑子里刚有个模糊想法,输入一个提示词,它就能帮你具象化,甚至比你原本设想得更好。这种“懂你”的能力,正是生成式AI产品能否跨越实用门槛的关键。
当然,前路并非坦途。Gamma瞄准的是一个由PowerPoint和Google Slides主导的庞大市场——两者合计用户高达15亿。而微软和谷歌正不断砸下数十亿美元,将AI深度整合进自家办公套件。与此同时,Canva、Beautiful.ai等新兴平台也在提供类似功能,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样的格局,Gamma并未盲目扩张,而是把新资金聚焦在两个方向:一是深耕企业服务,比如推出年费480美元/人的企业账户;二是加码AI工程团队和海外布局。考虑到当前顶尖AI人才薪资水涨船高,这无疑是一笔必要但昂贵的投入。
有意思的是,公司内部也意识到,这场AI应用层的淘金热终将迎来洗牌。一些创业团队或许始终找不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而对Gamma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并购整合的机会。在效率与智能重新定义生产力的今天,这家小而美的公司,或许正以冷静和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更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