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的AI应用“千问”正式开启公测了!
这个消息可是在软件板块引爆了一场狂欢。本周一,AI应用板块集体大涨,三六零、宣亚国际这些软件相关个股直接触及涨停,东方国信、蓝色光标也跟着大涨。这说明市场对AI应用商业化的热情,已经被彻底点燃了。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一个APP公测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华西证券和国盛证券的分析,可是把这个事件的意义拔高了不少。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阿里AI战略的一个新进展,更可能预示着整个软件行业,甚至是AI应用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咱们先说阿里“千问”这件事。以前很多大模型和AI技术,感觉都是在B端,也就是企业端打转,离我们普通消费者有点远。但阿里这次直接把“千问”APP推到C端,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抢占我们日常生活的超级入口。你想想,从“通义”到“千问”的更名,再到吴泳铭CEO亲自拍板,把多个AI应用整合到“千问”品牌下,这背后的决心和野心可不小。而且,这次公测的版本,直接搭载了阿里最强的Qwen3-Max模型,还默认开启联网搜索,就是要解决大模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幻觉问题。这说明阿里是真想把这个C端应用给做好,抢占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应用的先机。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C端突破这么重要呢?其实,AI技术如果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不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痛点,它的商业价值就很难完全释放。华西证券就说了,C端AI应用有望成为2026年的重要突破方向之一。也就是说,AI真正赚大钱、改变生活,可能就看C端的普及程度了。
说到这,咱们还得提一个大背景。之前,市场上有种说法,叫AI吞噬软件,觉得AI发展起来,软件公司可能就要凉凉了。但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国盛证券通过最新的财报数据发现,很多计算机领军企业,比如金山办公、海康威视等等,业绩非但没被AI吞噬,反而因为AI的赋能,实现了显著增长。这说明,对于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来说,AI是增长的加速器,而不是吞噬者。
从资金配置来看,软件行业现在也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起点。基金三季报显示,计算机板块在基金重仓持股中的占比只有2.68%,处于近年来的相对低位,而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是一个“低配”的状态,未来资金回流的空间很大。
国盛证券甚至认为,目前计算机板块在基金重仓持股中的占比非常低,正处于低配状态,在政策利好,比如中国证监会近期征求意见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一旦实施,将有利于计算机这类被低配的板块,可能引导资金回流。从而驱动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