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综述 >  西德经济奇迹不是马歇尔计划的“救赎”
西德经济奇迹不是马歇尔计划的“救赎”
洛克 来源: 2025-07-01 15:28
        
重点摘要
西德经济奇迹不是马歇尔计划的“救赎”

1945年,二战德国战败,一片狼藉,城市炸成瓦砾,超市空得连老鼠都懒得逛。

可是,盟军掌控的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地区,在10年后,成了欧洲经济的大明星,工厂轰鸣,汽车满街跑。英国,意大利则是相形见绌,英国人自嘲,到底谁是战败国?

英法美盟军控制下的西德崛起了,而苏联控制下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区经济没有起色,很多人说这是因为,西德有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拯救了他们。

但……真是这样吗?今天,咱们来揭开西德“经济奇迹”的真实的故事。 

二战刚结束,德国经济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当时他们经济管理者盟军管理层,搞价格管制,连面包也得拿票买,价格卡得死死的。结果呢?商店空荡荡,物资全跑黑市去了。

这时候,美国掏出了“马歇尔计划”,其中14亿美金用了救助他们,1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50亿美元,听着挺多,对吧? 其实不多,马歇尔计划的资金占西德同期GDP的比例仅约5%,

而且,这些钱也不是一下给到位的,分了好几年。马歇尔计划主要是在1949年后生效,持续1952年,分到每年并不多。而且,这些钱主要买了点粮食,原材料、用于修机器,建设基础设施,只能说,这些确实救了急。可要说救西德?钱还是差得远呢!

对于,物资短缺,当时来了个不走寻常路的家伙,盟军管理地区的经济委员部主任,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他是经济学家,深受哈耶克和米塞斯的自由市场理念的影响。他崇尚市场经济,他不认同盟军价格管制和配给制度非常,他有个大胆想法,涨价就让它们涨,市场需要放开!

1948年6月20日,他干了件大事:一夜之间撕掉价格管制,抛弃了配给制。盟军司令克莱(Lucius Clay)听到后震怒,认为此举未经批准可能引发混乱。对于异见, 艾哈德叼着雪茄,坚定且容地说:“别慌,市场会自己说话的。” 就这样艾哈德顶着盟军司令的反对声音,同时押上自己政治前途,做了这个决定。如果西德因此大乱,经济崩溃,他就是主要的责任人。

但是,第二天,奇迹来了!商店里面包、奶酪、香肠摆得满满当当。原来,商人们把囤的货全拿出来了,因为能赚钱了!工人回厂干活,老板忙着开新厂,黑市直接“关门大吉”。

艾哈德接下来给西德更换了新货币——德国马克,把旧马克10换1,通胀没了,健全和诚实的货币回到了老百姓的手中。西德的企业也因为价格自由化获得利润动机,工人有机会重返岗位。据统计,1948-1949年,工业生产增长50%,出口激增。市场活力,和经济的复苏 ,让信奉政府控制的盟军司令哑口无言。

他曾说:经济的成功不在于计划,而在于解放人的创造力。 他说:我没有咨询任何人,我只是相信市场。

从1948到1960年,西德经济像坐了火箭,GDP年均涨8%,失业率从1948年的10%降至1950年代末的1%以下,创下“经济奇迹”。工厂24小时开工,德国货卖到全世界,大众汽车、博世电器成了金字招牌。

艾哈德对西德进行的两项关键改革,一是,引入新货币“德国马克”(Deutsche Mark)恢复了老百姓对货币的信任。二是结束价格管制,放弃了配给制度。让自由市场在西德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德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穷人有了工作,吃上了饱饭,中产阶级蹭蹭冒出来,西德从战败的“差生”翻身成欧洲的“优等生”!

所以,西德取得经济成就,不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的带来的。真正让西德起飞的,是艾哈德放开市场,让价格说话,商人动起来,工人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