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把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投资评级,从长期低配调整到了基准权重,也就是不再建议投资者刻意低配,转而建议按市场权重配置。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看多奢侈品行业,而是认为短期利空因素已大部分释放,长期潜力依旧存在。
瑞银指出了不继续看空的理由。
第一,短期技术面极度超卖。瑞银指出,奢侈品股相对于市场的表现已经跌到极端超卖水平。历史上每当出现这种超卖位置,往往在1~6个月内会有显著反弹。过去类似阶段有76%的概率在3个月内跑赢大盘。6个月表现更是历史上100%能跑赢。这意味着就算行业基本面不立刻好转,股价也可能因为跌过头出现技术性修复。
第二,业绩预期虽下修,但已被市场过度定价。虽然奢侈品企业的盈利预期在下调,但股价下跌的幅度甚至假设了未来盈利会恶化得更严重。这种背离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过度悲观。
第三,估值压力明显缓解。整体来看,奢侈品股的市盈率相对于大盘溢价回到了长期平均值附近,目前只比长期均值贵0.7个标准差。HOLT模型测算的“账面价值倍数”也接近15年低点。换句话说,虽然奢侈品不算便宜,但已经摆脱了前两年那种明显的泡沫定价。
第四,美国消费端出现一些利好。美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21%来源,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增长。美股创新高提振了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效应,每上涨10%会增加0.6~1.2%的消费。还有“特朗普大漂亮法案”里针对高收入人群的2.3%减税计划,这有助于支撑美国高端消费。
第五,结构性中长期逻辑仍在。奢侈品品牌护城河深厚,品牌价值极高、生命力长。经典品牌几十年如一日,是相对少受被颠覆风险的行业。高端奢侈品还被视为价值储藏品,例如高级腕表、珠宝。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渴望象征性消费”长期趋势依旧,比如印度高收入人群预计2024-2030年将年均增长15%。
第六,企业基本面回归理性。每股盈利和资本开支都回到长期趋势附近,不再像前两年那样过热。利润率也回落到正常水平,从疫情后“超级定价权”带来的历史高位逐步消化。
为什么仍然只是基准而不是增持?
瑞银虽然不再建议低配,但也没有看多到建议超配,理由一是行业收入和利润预期还没有到真正低点。市场对未来12个月的收入增长预期仍有4%,并不算特别悲观。瑞银预计2025年销售可能整体持平。
二是作为出口行业,奢侈品对弱美元和关税敏感。大部分生产在欧洲,美国若出现关税压力会影响出口。瑞银预计美元走弱,这对欧元收入换算后利润有压力。
三是黄金价格风险。高端珠宝的成本有30%是黄金。瑞银看多黄金,认为金价可能持续走高,这会推高珠宝生产成本。
四是投资者持仓没有出现彻底抛售。市场对奢侈品的资金拥挤度在平均水平,没有出现典型的恐慌洗仓迹象。
五是中国,中国占奢侈品消费28%。
瑞银的观点不是简单的看多或看空,而是战术性修正悲观,战略性维持谨慎。他们认为,短期内股价跌得太狠了,有技术性反弹空间。中长期内估值仍不算便宜、全球贸易风险等因素仍需谨慎。
因此,他们建议从低配调整回市场权重,但暂时不主张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