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表面上看,美国消费者并没有因为25%的关税看到日本车大幅涨价。那钱是谁出了呢?答案是,日本车企打算自己硬抗关税,减少利润,也不敢轻易涨价。
谁在真正掏钱支付特朗普的关税?
大多数日本车企不敢大幅涨价。目前来看,日本6大主流车厂里,只有3家在美国涨了价。Subaru是唯一接近转嫁25%关税的。世界第一大车企丰田,只对部分车型涨了几百美元。三菱的平均涨价只有2.1%。
美国市场总体新车均价在今年4月大约是48700美元,同比涨2.5%。也就是说,日本车企的涨幅甚至低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
5月的日本官方贸易数据显示,出口美国的日本汽车总金额下滑24.7%,但出口数量只下滑3.9%。这意味着日本车企为了保持销量,不敢大幅涨价,而是自己削价促销,硬生生把利润让了出来。
为什么日本车企不敢把关税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不敢涨价主要是为了不吓跑美国消费者。
如果日本车企在美国大幅涨价,会发生两件事,美国本土车企趁机抢市场,其他没有被加关税的外国品牌也会抢客户。所以像丰田、日产、斯巴鲁这些品牌只能先自己消化关税成本,把车价保持平稳,保住市场份额,这是日本车企在美国长期经营的重要策略。
而且这会导致日本车企巨额亏损,日经新闻也确认,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单价在5月同比大跌20%。也就是说,日本车厂硬生生降了价,实实在在地亏钱。
这样的硬扛策略有大问题
问题是这可能让特朗普更有恃无恐。车价没大幅上涨,导致美国消费者没感到痛 ,导致特朗普更不觉得需要谈判让步。日本车企自己消化了成本,也削弱了本国政府在谈判时的底气。
所以特朗普并没有因为关税伤害美国人而退让,反而得寸进尺。原本7月9日要恢复24%的对日关税,特朗普甚至说,要么谈判,要么就写封信通知他们,加到30%或35%!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良政策划和美方谈了七轮,但分歧很大。特朗普坚持要求解决美国汽车贸易逆差。日本则希望保住汽车这个重要出口产业。特朗普本周公开说:“日本人很难谈,他们被宠坏了40年。”还抱怨说日本不进口美国的稻米、不买美国的大排量汽车。
关键问题是美国想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盯着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逆差。日本则想保住汽车出口这个经济支柱,汽车业大概占日本GDP的10%,对美出口的1/3是汽车。
7月9日,美国计划对日本商品全面征收24%关税。特朗普甚至威胁说,可能会涨到35%。日本政府表态是,想一次性解决所有关税争端,不会被逼在最后期限前仓促妥协。
日本车企的极限要到了
硬扛是有限度的。日本车企终于发现再扛下去会亏到崩溃。最新的动向是:斯巴鲁、三菱已经开始在美国涨价。马自达也在考虑跟进。只是这些涨价目前还没完全反映在美国车市,但已是大势所趋。
日经新闻表示,他们已经到了无法再吸收成本的极限。
后果: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
如果全面涨价,美国销量可能会掉,市场份额会被抢,企业利润进一步大幅下滑
分析人士警告可能引发日本汽车产业的严重衰退,进而拖累日本整体经济,日本央行可能被迫大放水,回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日元贬值压力加大,预测6个月内可能到160兑1美元。
有观点认为,日本车企目前的忍耐可能不是坏事。如果继续涨关税,车价最终还是会涨,美国政府会发现“提高关税并不简单就能帮到美国经济”,这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回头重新谈判。不过,分析也指出,车企最终还是会涨价来转嫁成本,但会是分阶段、缓慢的过程。
中国面对美方加税时,很多电商产品(比如Temu、Shein)价格直接翻倍,这给了美国消费者关税伤害他们自己的直观感受。日本选择的是温和路线,尽量慢慢消化成本,不一次性吓跑消费者。
日本车厂可能会在新车型、改款时悄悄涨价。可能需要3-4年时间,才会把25%的关税完全体现在车价上。专家认为,如果最终能把汽车关税谈到10%,会是比较可以接受的结果。